“It'sgreat!”昨晚,一本小册子的12页英文,让乐山师院美籍外教卡特兴奋地叫了起来,用这个英文“教材”,他5分钟就学懂了乐山汉字纸牌“贰柒拾”里的两种“和”法。 虽然惹人争议,去年乐山高校向留学生和外教开设“贰柒拾”选修课还是很受老外们欢迎。可老师拼命教了半天,留学生们怎么也搞不懂当地方言中的各种“和”法。于是有人花了半年时间把“贰柒拾”里的方言规则翻译成英文玩法。有了专门的“教材”,规则总结者、乐山市“贰柒拾”文化研究会会长杨正常说,“贰柒拾”选修课不怕老外学不会了。 难题:不懂方言首批学员学不会 昨天是星期三,按照课程表安排,乐山师范学院的外国留学生将在下午学习“贰柒拾”。但由于新的一批留学生刚到不久,课程还没有正式开起来。不过作为授课教师,杨正常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 “开课一年,总结了一些经验,也留下了一些教训。”杨正常说,2009年10月,乐山师院向留学生开设了一批地方文化选修课,由“贰柒拾”文化研究会来讲授“贰柒拾”,20余名留学生和外教成为首批学员。不久前,这批学员已经学成回国。但遗憾是,他们在“贰柒拾”上还没有“学成”。 “他们兴趣很浓,但教起来很麻烦。”杨正常在授课中发现,这种发源并流传于乐山的纸牌,具有极为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特别是玩法中有很多方言,比如计分方法里的“坤和”、“房和”、“泰和”等,外籍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一种称为“piao和”的计分方法,普通中文字典都查不到这个“piao”字。 讲课只靠老师口口相传,翻译小杨又不会玩“贰柒拾”。就针对“坤和”和“房和”的区别,杨正常讲了整整一个下午,但到下课时,除了两名在乐山居住时间较长的外教一脸茫然外,其余10多名留学生全都十分干脆地摇头。 破解:历时半年请博士译英文版 挫败感包围了杨正常。看到他落寞的表情,外教丹尼斯的妻子发出感慨,“如果有英文的说明书就好了”。“就是啊,怎么不编一本英文版的‘贰柒拾’规则呢?”杨正常有想法了。 早在2006年,杨正常便开始总结“贰柒拾”玩法。在乐山各地,“贰柒拾”玩法、计分方式并不完全一致。杨正常花了半年时间,以乐山市中区的规则为基础,结合眉山、峨眉山等地规则中的科学部分,去粗取精 总结出了一套“贰柒拾”规则,并在当地报纸上连载推广。 有了中文规则为基础,杨正常开始为英文版本做准备。今年2月,他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在国外的乐山老乡罗宏博士。接到翻译“贰柒拾”规则的请求后,罗宏欣然应允。“因为他很喜欢玩‘贰柒拾’。”杨正常说,即便如此,罗还是花了约半年时间才完成翻译。 拿到翻译文稿后,杨正常又花了两个月时间,找人一起研究校对。“这是咱们乐山人的文化,不能让外国朋友看了笑话。”直到11月下旬,中英文对照的《智慧贰柒拾规则》终于印制完成。 成功:中英对照5分钟搞懂“房和” 昨晚7点,乐山师院行知楼一间教室里,来自美国的外教卡特、来自尼日利亚的留学生拉里等人率先拿到了“教材”。这也是卡特等人来中国数月后,首次接触到“贰柒拾”。 卡特是几人中最先来华的,距今已有7个月,并在6个月前学会了打麻将。尽管有麻将基础,但看到红黑相间的“贰柒拾”后,卡特还是显得 一脸疑惑。而拉里等3名留学生,更是一脸茫然。 对“贰柒拾”有了直观印象后,杨正常让老外们翻开了《规则》。“It'great(太好了)!”卡特最先激动起来,拿着纸牌对照《规则》开始细细解读。拉里等人也一边翻看《规则》,一边听杨正常和翻译小杨讲解,不时点头回应。 在翻到“房和”、“坤和”时,杨正常开始细细讲解二者区别。卡特一边听讲解,一边细细品读《规则》,5分钟后便宣告“Isee(我懂了)”。“Setslam是房和,Tableslam是坤和。”卡特说,有了《规则》辅助,复杂的“贰柒拾”规则便简单起来,而且有麻将基础帮忙,他一定会成为新一批学员中最先学会的。 对于卡特的神速进步,杨正常连称“天才”。“上一次我讲了一下午,都没几个人搞懂,这一次5分钟就搞定了。”杨正常说,《规则》的英文部分或许还有不完善之处,比如直接将“天和”直接翻译成Heavenslam等,老外领会起来可能有一定障碍,这些都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最终的目的是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乐山的文化精粹。” 华西都市报记者丁伟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