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国际/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12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12月2日 ] -- 国际/华西评论 -- 版次:[ 015 ]
“不管不行”与过河拆桥
2010-12-02

  □王传涛(山东教师)

  11月30日,正当周立波的网络骂战继续升级之时,他却意外收声,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在接受采访时,周立波称“网络已经到了不管不行的地步”。在得知自己被网友告上法庭一事后,周表示:“我就担心他们的盘缠,担心他们的律师费。”(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6版)

  在“中学生沉溺网游”、“低俗文化泛滥”、“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是汉语的灾难”等正当理由之中,看待“网络需要管一管”的思维,其实还算说得过去。没承想,现在通过网络发达起来的周立波却发表上述离谱言论,确实让公众倍受打击。如此文化名人的风骨,实在不敢让人恭维——成了名就过河就拆桥。

  周立波成名于网络。《一周立波秀》的平台不是天生就有的,更多的,周立波在小剧场演出时操着一口绝大部分网友都听不懂的上海话,开始了自己对“海派清口”创业。正是因为网友们上传了视频,并在视频中对周立波的上海话进行了汉字注解,他的海派清口才得以成为广大网友的笑料所在。必须说,没有网络与网民,便没有今日的周立波。

  “网络不管不行”的管理思维,对于网络及民意诉求来说,绝不是一件

  轻松的事。崔永元说,“网友们很聪明,不要跟网民们玩捉迷藏。”原因很简单,网络就是一个社会——每一个ID,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在网络上的自由,就应该像在真实的社会中一样自由。如是观之,“网络围观改变世界”,还算自由有度的网络也正在促使着我国社会走向新的高度和文明。

  对于这种公共立场及文化觉悟,身为小演员的周立波显然不会拥有。文化学者叶匡政曾说,“周立波的社会学和政治学常识,显然让他无法认知到网络对改变中国社会的政治参与方式的贡献。这种网络政治参与,不仅打破了官员对公共资源的垄断,也在让更多的民众开始关注与国家和社区相关的公共福祉。”相反,对于现在的周立波而言,他眼中只有辱骂和不屑——因为他已经拥有鲜花、掌声、粉丝、财富,以及无数人的恭维。

  网络需要管一管,即便需要再多的理由,也不容曾经依靠网络而走红的人过河拆桥。因为,过河拆桥的影响力绝不仅仅在于桥,而在于它向世人宣告了一种猥琐而龌龊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这种思想一旦影响到官员,对于公众而言,就会成为一场灾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