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0版:巴蜀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31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31日 ] -- 巴蜀 -- 版次:[ 020 ]
泸医附院六十年:从未忘记责任
2010-07-31
医院成功开展四川省首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
医院收治从灾区转运的57名伤员

  ——见证医院辉煌六十年系列专题之社会责任篇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护人员的责任神圣而重大,任务光荣而艰巨。长期以来,医院在承担日常医疗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免费分离连体婴儿,2005年免费施行心脏移植手术,2008年全力以赴参与抗震救灾……无数事实印证了泸医附院为民解难的社会责任感,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赞歌!

  勇担重任不辱使命

  关爱生命与爱同行

  生命之托,重于泰山。在人们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的紧急关头,泸医附院的白衣天使们勇担重任,不辱使命。

  1966年6月13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南气矿在合江开采的塘河1号井,因井喷燃起了熊熊大火。32111钻井队的全体人员奋不顾身,血战火海保气井,有不少人被烈火烧伤。得到这一情况后,医院即刻组织一支医疗队,由院长胡正烈率领,紧急奔赴合江事故现场抢险救人。医护人员把生死置之度外,冲进烈焰升腾的火海里,将烧伤和被火浪击晕的工人们或抬或背地送上救护车。而那些白衣天使们也被烟火烤成了“非洲人”,和32111钻井队的勇士们一道,奏响了一曲震撼全国的“英雄赞歌”。随后有20多名伤员送到医院治疗,其中有4位大面积烧伤的重度伤员。医院专门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院长为组长,主治医师黄德坊、护士长陶娟英、护士夏定婷等20多人组成,进行昼夜监护,精心治疗。为了救活这批伤员,医护人员都选择放弃照顾家庭,坚持在医院全天候24小时工作,为伤员疗伤、为行动不便的卧床伤员

  喂药喂饭,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留下了人世间的真情感动。夏季天气炎热,有的重症患者的烧伤面发生溃疡,护士就拿着扇子驱赶苍蝇蚊虫,为其减轻叮咬之苦,细心得如同慈祥的母亲,真是大爱如山,感人肺腑。数月之后,20多名被大火烧伤的病员基本都恢复健康重返生产岗位。出院的时候,全体人员声泪俱下地感激是医院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

  在泸州及川南地区的甲流防控、乙脑防治、三聚氰胺问题婴儿筛查等公共突发事件中,冲锋在第一线的白衣战士都有泸医附院医务人员的身影,他们一次次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合格而精彩的答卷,用自己的心血、汗水和智慧,筑起了一道道生命的绿色长城。

  2003年10月7日,宜宾市江安县四面山镇农民李某剖腹产下一对体重约5公斤的腹部相连女婴。家里人为了让孩子分离,四处找医院,但因十几万的医疗费而一筹莫展。医院获知这一消息后,伸出援助之手,决定免费为她们做检查、治疗。

  2003年10月14日,连体婴儿入

  住泸医附院。为确保这项世界公认的高难度手术成功,医院成立了以廖斌院长为组长的领导组,下设专家组、后勤物资与器械保障组、药品血液保障组、辅助检查组、医疗护理组等7个工作组。在长达几个月的术前准备阶段,医院领导和医护人员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两姐妹的成长。医院先后购买了分离手术的专用设备达几十万元;全院12个科室30多名专家多次放弃休息时间进行术前会诊、讨论,6个以上科主任组成手术专家组为同一个手术操刀,这在泸医附院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2004年4月3日上午8时,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开始。无影灯下,30多名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有条不紊。10时30分,儿外科主任刘铭教授切下了分离手术第一刀。手术专家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沉着应对,手术一切按原计划进行。下午2时30分,手术圆满成功!术后,医院还定期为她们免费进行体检,专家们还为孩子进行营养、智力、语言方面的健康指导。如今,两姐妹健康状况良好,主要器官功能正常。此后的5年时间内,医院又先后成功完成了另外2对连体婴儿的分离手术,医院的精心救治和无私奉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赞誉,这也是医院真心实意回报川南及毗邻地区人民的伟大成功。

  2005年6月28日,医院成功完成四川省首例同种异体原位免费心脏移植手术,患者钟某为感谢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医院及社会各界,主动申请到医院进行义务导医,让更多患者重新扬帆远航;2006年医院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医院成功开展亲体肾移植手术……。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走进基层奉献社会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按照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泸医附院紧急派出由2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

  一批抗震救灾医疗队,于5月12日晚11点连夜奔赴灾区。5月13日又派出第二、三批医疗队奔赴灾区……

  泸医附院陆续派出20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共189名医护人员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在山体滑坡旁抢救生命,在黑夜里的车灯下动手术……先后共救治伤员3万余人次,转运800余名危重伤员。现场救助了怀孕和宫外孕的妇女;救护被埋70小时的76岁抗美援朝老人刘少金;在木鱼中学救助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何翠青。医院共收治从灾区转运的57名伤员,通过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细心护理,实现了救治工作的零死亡、零感染目标,57名伤病员在8月8日之前已陆续康复返乡。

  地震发生后,医院发出倡议,为灾区募捐,职工们踊跃捐款捐物,共计捐款捐物50余万元。6月13日,医院院长廖斌、书记程荣尧带领医务人员赶赴汉旺与汉旺镇人民医院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此对口帮扶协定为期五年,内容包括免费接受进修生、下派高级医生上班、辅导讲座、物

  质帮扶等方面对汉旺人民医院进行帮助和提供最大的便利。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又发生7.1级强震。这个位于青藏高原上的美丽的地方,瞬间遭到极大破坏。在接到上级通知之后,泸医附院迅速派遣医疗队奔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高原的气候,飞沙走石,十分寒冷,还下着冰雹和大雪,医疗队员们强忍着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冒着生命危险,奔走于搜救现场、居民安置救治站点之间,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发放药品、抚慰灾区群众。医疗志愿者在七天的救护中,共收治了100多位伤病员,巡诊了结古镇周边所有村寨,全院职工为玉树捐款13万多元,用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恢复生产,重建美好家园。

  多年来,医院为帮助困难弱势群体,积极挖掘内部潜力,深入残疾人

  群体中,支持、关心、爱护残疾人,积极参加四川省“明天计划”工作,负责泸州市参加孤儿的矫治手术,近5年来成功实施手术上百例,每年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工作近90例,每年开展“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近40例;1998年以来,泸医附院组建的“专家义诊服务队”,从实际出发,利用自身的专家特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近5年来,医院共组织50余支专家义诊服务队深入社区、乡村、基层医院、企事业单位、敬老院等地,足迹遍及泸州市四县三区,5万多群众得到实惠,免费发放药品6万多元,部分群众因为医护人员的检查及咨询、建议,及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005年医院响应四川有关部门号召,开展“栋梁工程”活动,组织全院职工为贫困学生捐款,各支部、各科室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主动关心受资助学生在心理、生活、学业、就业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鼓舞学生的斗志,勉励学生自立自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回报社会。2007年,医院响应卫生厅号召,积极开展万名医生下乡活动,分别向古蔺县、叙永县、金阳县等派出了多支医疗队,定点支持提高当地医疗技术水平,为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难作出了积极贡献。2007年,医院参与了泸州市惠民帮扶中心惠民门诊和惠民药房的建设,实施“五免七优惠”,为广大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作出了贡献。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爱婴医院、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百年忠山,见证着泸医附院六十年的辉煌历程。六十年的光辉岁月,铸造出一座座历史的丰碑。在这片日久弥新的土地上,永远有这样一群人在跃动——

  他们,拥有同样透亮的心——一切为了患者利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他们,有一个统一又响亮的名字——泸医附院人!

  文/阮德胜王焱图/泸医附院宣传科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