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游历跟随他们 □麦小麦(文学编辑、专栏作家) 《认得几个字》 张大春著 旅途阅读最关键是要好看,随时可以放下,随时可以接着读。张大春这本书完全满足了这些要求,惟一的缺点是太厚,旅途带着有点闹心。张大春有学问,不仅字认得多,更认得深,可是在他的一双儿女眼中,他只是一个普通老爸,只是比人家的爸爸更罗嗦些。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和常见的一些字一样,都蕴含着深深的道理。他一边追着儿女告诉他们中国古老文字的源流,一边又被他们新鲜的解读震惊着,父亲和儿女都在认字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既是一本关于文字和文化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亲情的书。 《爱情笔记》 (英)阿兰·德波顿著 阿兰·德波顿的文字就是有种游离感,与真实生活、与俗世大众游离,而这正是人在旅途的感觉。他的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感觉与思想录,简单的情节与大量的思考,正适合旅途闲适时光。《爱情笔记》,其实有点反爱情,一场始于旅途终于相处的爱情,其实正是最真实的人生。 《目送》 龙应台著 龙应台是我最欣赏的作家之一。作为一个女性,她身上神奇地同时拥有男性的力量与女性的柔情,这太难得了。《野火集》是她的力量与硬朗,《孩子你慢慢来》是她的母性与柔软。这本延续着她的柔软,一本深情款款的书,一本身为母亲与女儿的书。每个人都会在书里找到情感的共鸣,每个人读了都会想在旅途中给父母亲人打个电话报平安。 《是名画总会被偷的》 (美)爱德华·多尔尼克著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的有趣,像小说一样有趣,像好莱坞电影一样有趣,可事实是,这是一部获得“爱伦坡奖”的“最佳非虚构类作品”,所有材料均来自真实事件,而那些像小说对白一样的语言则来自 采访。 书名和封面上那句“对小偷来说,名画不过是镶了框的巨额支票”便是全书的中心思想。全书以1994年轰动世界的蒙克《呐喊》失窃案贯穿全书,绘声绘色地描摹大盗们的行动,你准会大惊失色——这么简单,只是一架梯子!没错,作者纵观全世界的艺术窃案,得出的结论正是——偷一幅名画要比你想象的容易得多,且绝大部分被偷的画并不像《呐喊》那么幸运,它们从此消失,至今也没人知道下落。 麦小麦,专栏作家,花城出版社、《花城》杂志编辑,现居广州。作品有随笔集《发什么呆》、《安徽行知书》、《轻熟女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