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都市房地产建设集团董事长亨利·费尔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浪漫的法兰西风情、古朴的川西文明,两者结合起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6日,由省侨办主办的“中法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文殊坊成都会馆内举行。一批中法企业家、学界专家,围绕“城市老旧区的创新规划与改造”主题,就如何在城市老旧区改造中贯彻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进行了热烈讨论。 参会的法国第三议会议员、法国外侨委员会主席、法国都市房地产建设集团董事长亨利·费尔茨先生,接受了华西都市报记者的专访。 以人为本,旧城规划应多听居民呼声 华西都市报:听说您是法国老旧城区改造的法案起草者,那您怎么看待保护与更新的关系?能分享一下您在旧城保护方面的心得和建议吗? 费尔茨:我出生在法国北方的里尔市,这里旧城中心的古迹建筑和楼房大多带有17、18世纪的色彩。虽然是原貌恢复重建,但我们花了大力气对地下管道、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 比如,在交通组织方面,为了避免汽车尾气排放对老区楼面造成污染,所有老区都改造成了步行街。作为老区历史的见证者,这里的居民并没有向外迁移。由于老区保护得很好,不仅吸引了很多品牌进入,也吸引了各年龄阶层的游客,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其实,这就是保护与更新的一个典范。 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在法国,高中产阶层更愿居住在城市老区。因为这里不仅有法式的优雅、品位,也有市民化的烟火气息,人们可以在这里和谐居住,感受多面的城市文明。 说到心得和建议,我认为规划者应该始终提醒自己:城市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有了人,钢筋水泥建筑才有生命力。因此,所有旧城规划,都应多听取居民的呼声,以尊重人们的居住习惯、消费水平等为前提。 别盲目建设商业综合体抹杀小街区 华西都市报:在旧城保护中,城 市政府、当地居民、开发商以及社会团体等各自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在城市老旧区改造中贯彻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理念,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费尔茨:不少城市大规模改造所用的统一形体规划,将城市功能彼此分离,这是极其错误的。不但不经济,还导致了城市宜居环境的丧失。我认为,对历史保护区内新建筑的建设,应该进行严格控制。每个改造的街区应该有个准确的定位,不要盲目建设商业综合体,否则会抹杀小街区本身的商业体量,将改变人们习惯以适应商业布局和服务。 还是以里尔市为例,这里的手工业和商业非常有名,所以城市规划者在老区改造中,并没有做过大的商业综合体,反而注重小手工业和小商业的发展,但并没有因此影响居住的舒适和便利。人们不需要走很长的路程,就能满足医疗、休闲、娱乐和购物等基本需求。 还有社会团体经常帮助老城区的居民培训、就业,政府也不断完善老区功能和相关服务体系,包括增建幼儿园、中小学和老年公寓等。往往年长者对这个城市有着更深的记忆和感情沉淀,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中, 这个城市的历史将得到更好的延续,不会出现断层。 我认为,在成都老旧区改造中也要贯彻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理念,保持人与历史、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当然,改造不是为了今天,是为了明天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考虑到老旧区城市景观的生态保护、建筑风格、居住密度、交通体系等因素。比如,社会服务功能要延伸到各个区域,能源损耗要相对合理,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 将法国风情时尚街区融入成都文殊坊 华西都市报:这是您第几次到成都?为什么会选择在文殊坊打造法国风情时尚街区?能谈谈相关规划方案吗? 费尔茨:我到过中国16次,这是第4次来成都,我非常喜欢这里。我去过北京的王府井和上海的南京东路,但从历史文化沉淀、国际化时尚的品质和未来多元文化的交融上来看,都不及文殊坊街区。从1400年的佛寺文化走向现代时尚文明,从川西的古朴走向开放的世界多元文化,只有成都文殊坊才有这样的先天条件。 我的想法是,跳出以旧城翻新的传统思路,跳出单纯的以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来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在文殊坊老区内注入新的生命体——法国风情时尚街区,将这一街区打造成中国西部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时尚消费目的地、异域文化目的地和中法文化交流空间,我的大胆想法是要创造“中国第一街区”。目前,成都市政府在成都文殊坊二期改造中,已经把建设法国风情街区项目纳入了2010年重点计划项目。 我们希望这个项目有助于城市开发模式的探索,比如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包括取暖、照明、雨水循环,减少废弃物数量,建造通过管道吸收和挖埋界石的收集系统。吸引法国中小企业中心与法国国际工商会到成都进行商旅活动,将法国丰富成熟的混合型社会管理与城市治理经验引进到成都。 我们计划将法国19世纪的奥斯曼建筑形态引入文殊坊街区,把中国古寺建筑文化与川西公馆建筑和法国的建筑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中外不同时期的文化与文明在此交相辉映,打造高尚人居的世界现代城市风貌。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蕾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