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明年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将达4%
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多元录取机制
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新华社29日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将达到4%。
加分乱象>>
清理规范加分政策公开高校招生细则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考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乱现象,纲要提出,公开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肃查处考试招生舞弊行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清理目前的各种高考加分政策。原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加分项目,必须保留的应降低分值,以保障全体考生公平地参与高考竞争。
招考制度>>
多元录取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五类
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纲要提出,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考试改革试点。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
心主任张力指出,这项改革主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纲要提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
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
张力说,纲要确定的多元录取机制主要包含择优、自主、推荐、定向、破格等五类。随着多元录取机制的健全,教育体系将力争不遗漏任何有成才期望和有才华的学习者。
应试教育>>
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倡导启发式参与式教学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
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有专家指出,纲要提出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直指应试教育的弊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理念。
小升初和中考>>
初中就近免试入学改进中考招生方式
此外,针对小升初和中考等考试,纲要还提出,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
学的依据。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
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此外,纲要还提出,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据新华社
现代大学制度>>
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取消现行的行政级别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导致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以“权力”而非“学术”为中心,影响了原有的单纯的教学气氛。
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
纲要在多个方面保证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
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纲要还提出将组织开展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意见。制定和完善学校章程,探索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全面实行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