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成长,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从我国现有阶段来看,有四种途径:一是自筹,二是间接融资,三是直接融资,四是政府扶持资金。 上市是一条快速获得资金的捷径,但只有当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具备核心竞争力时,上市的大门才会打开。而争取政府资金则需要相关政策配套,主动权无法掌握在企业手中。因此,自己解决,或者争取银行贷款,是大多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过的路,当然,如何走好这条路也是个“技术活”。 本届四川中小企业融资峰会上,来自商业银行、投资机构和华西创业导师团的专家,将为中小企业融资提出新的模式。 张曙光: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质押融资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难题。自本次活动启动以来,短短2个星期内,就有500多家企业表达了强烈的参与意愿,在与他们的对话中,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大多把希望寄托于银行、担保公司或者风投,而实际上,在融资这条路上,他们还有其他选择,就是靠自己。 日前,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在博客发文谈及中小企业融资,他认为,在应对融资难方面,中小企业也可以大有作为,而且很多企业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对此,他提出三个方面的思路。 首先,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产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权益融资,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股权转让 和增资扩股等。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中心为例,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产权交易成交926笔,成交金额230.01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交176宗,成交额26.66亿元。他说,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实施20%的股权转让融资,被福建一家合资企业成功收购,收购价比原出让价升值了95%。 其次,做捆绑发债,也称集合债,即把经营状况良好、成长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组合在一起,申请集合发债。前些年,在债券市场上这一点已经取得了突破,还需要进一步的放开和制度化。 最后,他认为,中小企业还可以改进自己的经营管理,如改账户的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增大自己在银行心目中的分量,也可以降低财务成本。 王小琪:四川中小企业普遍理念落后 四川省社科院金融与财贸所所长 据了解,四川目前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了30多万家,占整个四川省GDP的36.2%。为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1%。其中第二产业接近80%。中小企业的发展相当快,但也存在了不少问题。 王小琪说,规模小,发展理念不够先进是整个中小企业最普遍的问题。在沿海的一些地区,平均每20个人,就有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而这在内陆四川省平均算下来,则是30多人才有一家企业,创业的观念和创新的思维还没有在四川省得到普及。另外,经营管理模式落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一些装备陈旧,缺乏品牌,专业化水平低下的企业,只能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目前,四川的中小企业都有强烈的融资需要,而且分布在各行各业,实际缺口很大,但现在普遍企业都抱怨融资太难,贷款无门。而这主要跟商业信息不对称,银行贷款规模有限有关系。现在符合各大银行贷款条件的都是一些业绩好,有资产作抵押的大企业。还有的就是有担保条件的企业。其他一些小公司和业绩出不来的企业,资金来源相对狭窄,而这类企业又恰恰是最缺乏资金的。他们解决资金来源的方式各异,有的是通过亲朋好友借款,有的是寻求民间游资帮助,但通过后者集资面临的风险很大,成本也较高。 王永其:企业家要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会长 王永其表示,协会目前也为一些中小企业进行担保,它们分布在四川各地,一年差不多有10000家企业受益,他们所提供的担保的总金额也达到了600多亿。而这些获得担保的企业一般所具备的条件是业绩相对较好,成长性快,诚信度高的优质企业。因此,王会长提醒中小企业家们,作为企业本身,就应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业绩,健全财务制度,掌握一些基本的融资技巧,这样才能为自己的贷款和融资创造基本条件。 四川的中小企业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就表现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方面。它们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实业单位改革分流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遗留下来的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其次,中小企业为本省的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了60%以上的税费,更是成为了某些地方的支型性产业。中小企业在推动整个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方面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小企业也是自主创业的发源地,是大企业的摇篮。他们会逐渐成长为大企业,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目前国家也在全力为改善中小企业的金融环境作准备,政府支持力度也在增加。7月20日,四川省政府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了29条具体措施,表示极力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政府也应该为担保机构放宽门槛,给予风险补偿,同时也应该加强民间资本的管理和推进其合法化进程”。王永其说。 华西都市报记者陈春雨舒张惠实习生夏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