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房”书记有啥“杰出贡献”?》追踪 面对村民的批评,曹良柱坦然地说:“新兴镇4000多户要重建房屋,还有那么多项目要推进,工作中出现问题,有人批评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到方法,总能克服解决。” 彭州新兴镇党委书记曹良柱成为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当地村民指责其在震后“武断”拆房,没有入选资格。接到村民的反映后,昨日,成都市纪委、第三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评选委员会监督组派出监督人员,赶赴新兴镇调查了解情况,曹良柱也对村民的质疑作出回应。 拆危房搭起3000多间板房 关于村民反映震后拆危房时做法“武断、霸道”,曹良柱没有回避:“那是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大多数村民的利益不得不做的事情。其中,一部分老百姓利益受了损,但大多数老百姓都受了益。至于那些有问题的,我们再研究,再解决,力求让所有村民都满意。” 2008年地震后,新兴镇受灾村民5138户,12000多间房屋倒塌,按照中央的要求,要以最快速度搭起板房,安置村民。“新兴镇地处山区,没有那么多空地搭板房,只有拆掉在地震中倒塌和严重受损的房屋,才能腾出地来。”曹良柱说,“为了拆危房,我们当时也做了工作,有些工作还不够细致。90%的村民都写了委托书,没有写委托书又联系不上本人的,我们就采取了果断的措施。拆危房前,我们把房子里的东西都搬了出来,还拍了照存证。” 由于当时灾后重建的政策还没出来,部分群众担心房子拆了自己就没有落脚的地方,“有个烂房子在这儿,总比啥都没有强”,因此不太同意拆房。村民向上面反映问题,曹良柱免不了被领导批评,大会小会上被点名。 “当时被批评,一是因为拆危房被群众反映,二是因为没有完成板房用地的任务。”曹良柱说,“当时福建的援建者天天追在我后面,问什么时候能拆完危房,搭板房。”就在这种“三头受气”的状况下,曹良柱拆了海窝子300户危房,阳平村300户危房。2008年8月,新兴镇搭建起3000多间板房。 拆板房一人包一户做工作 新兴镇的板房集中安置点建起来不到一年,永久性住房的建设开始了。新兴镇的板房搭建在永久住房的规划用地上,只有拆了板房,永久性住房才能开工。“拆板房,比拆危房难度更大。因为没地方住,村民不愿拆。”为了让永久性住房尽快动工,曹良柱把工作做到了位。村干部、驻村大学生一人包一户,上门做村民的工作,让他们了解场镇未来的规划,有的家庭,镇干部甚至上门劝了几十回。搬家时,镇干部还当“搬运工”帮忙搬家。“老百姓看到规划,了解了自己和场镇的前程,看到了希望,就愿意搬了。”曹良柱说,到2009年9月,新兴镇建成不到一年的板房集中安置区全部化整为零,分散到了各村,永久性住房顺利动工。 “当干部,要说话算数” 2008年12月,经过新兴镇所有党员的三轮投票,曹良柱以公选第三名的身份进入了镇党委书记最后一轮的角逐。不是新兴镇人的他,以一句“当上书记,我一定会实现自己在竞选时的承诺”打动了新兴人,当上了新兴镇的党委书记。 选举时,曹良柱许下了五个承 诺:一是关闭新兴镇20个私营小煤矿,二是尽最大努力化解镇、村债务,三是改善乡村道路状况,四是为用水困难的村庄解决用水问题,五是提高村干部待遇。上任两年,五个承诺基本实现。“800来万的村债还有几十万没解决,镇上的500来万债务,还有近100万没解决,今年我们准备上报省市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把债务全部解决了。”曹良柱说。 “当干部,要说话算数,这样老百姓才能相信你。”曹良柱说,“我是公选出来的干部,话说出来了,就要兑现。” 在农村工作了26年,曹良柱对乡镇工作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要懂政策;其次,农村工作,要凭基层工作的经验。“村民找到我,把问题说完,我的脑子里至少有三套解决方案。老百姓最注重公平公正,只要做到这点,群众工作基本上没有问题。” “工作中有人批评在所难免” 面对村民的批评,曹良柱坦然地说:“新兴镇4000多户要重建房屋,还有那么多项目要推进,工作中出现问题,有人批评在所难免,只要我们认真分析,找到方法,总能克服解决。” 现在新兴镇正在打造海窝子古镇,当初拆了危房的村民全部建起了明清特色的房屋,准备迎接游客。原来在地震中房屋没有受损的村民,干脆自己拆了房子,重新建房。“当初该全部推了的。”这句话成了曹良柱到海窝子时听到的最多的话。永久性住房也已经分发下去,分发的方式方法是每个村的村民议事会决定的,各有不同,这里面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曹良柱说:“有的人选到了位置不好的房子,就来我这儿反映,我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劝。还有的村民当初选择了加固维修房屋,现在又说房子不能住了,要政府解决,这种情况我们也无可奈何。” “老百姓找你闹,找你吵,反映你的问题,那是相信你,相信你能解决问题。我常常这么想,吵完、闹完、安完,灾后重建的工作也就全部完成了。”曹良柱说。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阳虹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