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彦(山东教师) 近日,湖北省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发文,免除了冯缤助理审判员职务。妻子工作10年被辞退,身为法官的冯缤为帮助妻子维权,穿法袍多次上访,曾引起广泛关注。(7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指出,时下公众解决纠纷是“信访不信法”,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如今,居然连法官也穿着法袍上访,可见,“信访不信法”的绝不止是一般公众了。 先说人们为何“热衷”于信访,我认为,并不是因为信访“成功率”高。众所周知,现实之中,访民被冷落、被“特别关照”的现象屡见不鲜。既然信访之路十分艰辛,公众为何还要选择信访渠道?有人说,这与群众法制意识淡薄有关。依我看,并不尽然。通过信访维权,虽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通过法定渠道可能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法定维权成本高昂,让人选择走捷径。“信访不信法”,还与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的复杂程序有关。就连深谙法理的法官,诉讼之路也是异常艰难,可想而知,一般人的维权难度岂不更甚? 不论怎么说,穿法袍上访,耐人寻味。当法官也“信访”时,这无疑是一种悲哀。穿法袍上访的法官披着法律的外衣,却走上访维权之路,的确让法律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