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贾知若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将军,不一定是力气最大或最能打的,却一定是身先士卒的。如果连这点“骑士精神”都没有,别说当将军,做个普通士兵都未必够格。 当然,战争年代好像已经过去了很久,领导们(或官员们)似乎不再认为“身先士卒”是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至于煤矿老板,每天数钱都忙不过来,还下井做甚?所以,虽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全文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再次强调矿领导下井,而《华商报》昨天的一个专题报道,却再度让“领导下井会不会变成一纸空文”变为贴近现实的担忧。 领导为什么要下井?玉华徐家沟煤矿的一位矿工说得透彻——“并不是说领导的命就值钱,而是这会让领导更重视安全。”有人或许要质疑:“领导下井”更有“人治”或者“治人”的浓重痕迹,为什么不让频发的矿难找到一个更值得凭依的“体制”呢?但我们要说,把一切都推给“体制”其 实是错误的,比如今年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富甲地球又捅了篓子的英国石油公司在6月里已经表态要设立200亿美元的托管基金,态度不可谓不诚恳,而美国总统奥巴马还要强调,这个赔偿性质的基金将“上不封顶”……这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已经动摇了这个领域原有的赔偿体制,“让他们赔到天荒地老!”——这不再是相关民众的牢骚意念,而将成为正式的、很官方的诉求。 加强矿井安全,现在的问题是:让官员们下井或许不难,“免职”这柄利剑就足够了,但要让矿老板下井很难,因为他们无职可免,又不怕罚款。真的吗?从英国石油公司都惧怕“不封顶赔偿”的最新事实来看,或许并不是他们有异于常人的气概,而是在矿井安全的旧规则里,罚款的力度如粉拳一敲吧? 从道义上讲,“领导下井”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其实非常杯具。在远古时代,“领导”往往是人类中的极品才能担当,身先士卒,与民众患难 与共;而今天,我们却能在报章上看到“县委书记井下被吓哭”这样的真实描述,那一刻,我们恍然觉悟:原来“次品”也可以当领导…… 你不能否认的是,21世纪,做人远比做官(或老板)难,因为后者只要能读懂一本《厚黑学》就行,而做一个大写的人,需要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 扯远了,因为分清极品和次品,对矿井安全好像没有太大关系。所以,你只能安慰自己——那位县委书记哭了也好,哭了,起码就略懂井下的艰难,和安全的可贵。 这里,我给矿区的领导和老板们推荐一首已故歌星张雨生的金曲,《带我去月球》——“带我去月球/那里空气稀薄/ 带我去月球/充满原始坑洞/带我去月球/重力轻浮你我/挣扎在一片荒漠也不见嫦娥相从/但我要背向地球/希望寄托整个宇宙。” 从“仰望星空”的角度,它或能教你等做人、做事,做点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