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示范幼儿园多被官员子女享用,被指加剧幼儿教育不公
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近一段时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幼儿园,咋成了稀缺资源?问题症结在哪?记者深入部分城市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
A
入园有多难?
南京公办幼儿园招80名孩子收到800多张条子
前一段时间,北京昌平区工业幼儿园门前的“壮观”场景,让许多家长记忆犹新。为给孩子争取一个宝贵的入园名额,一百多名家长,搬来了帐篷、行军床、躺椅板凳,在门口排成了长龙日夜坚守,来得最早的煎熬了九天八夜,但很多人却依然未能如愿。
家住北京宣武区的刘先生,准备在附近的一所普通公办幼儿园给孩子报名。他告诉记者,这所幼儿园亲子班和小班共招收130名孩子,家长手中的排号编到了600名之后,报名要过“四道关”,依次等待叫号,并接受众多老师查验户口本及询问一些基本问题,最后“面试”孩子。
“我没有给孩子择园,上的也是离家近的一个普通公办幼儿园,怎么还这么难?”刘先生很无奈。
入园难北京幼儿园,学位缺口达17万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大城市普遍存在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的问题。上幼儿园到底难到何种程度?以北京市为例,1990年共有托幼机构4793所,到2009年只剩下1266所,能提供的学位数约为24.8万人,但2007年至2009年,北京新生儿有41.575万人,将从今年开始陆续入园,幼儿园学位缺口高达17万。
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但受招生数量限制,很多时候家长需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南京市一家知名公办幼儿园,只招80名孩子,却收到800多张“打招呼”的条子。
对于许多没有背景的家长,只好交费提前把孩子送到公办园的亲子班去“占坑”,为的是能获得入园机会。
收费贵年收费数万元,比上大学还贵
资源的稀缺,也带来收费的昂贵。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公办幼儿园表面上收费不高,但却以家长“自愿”形式收取所谓“赞助费”、各种名目学费等。天津几家公办幼儿园,仅保育费一项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南开区第一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500元,饭费260元,共1760元。
民办幼儿园又如何呢?记者发现,这类幼儿园“两极分化”严重,条件和公办幼儿园差不多的收费一般让普通民众难以承受;而收费低廉的又往往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甚至是黑户幼儿园,让家长难以放心。
在民办的北京朝阳区培基双语幼儿园,一位老师向记者列举了不住宿的收费明细表:日托费5500元/月;餐费为400元/月;班车费600元/月……平均每月费用达到7000元左右。
“现在上个幼儿园简直就是在考验家长的能量和财力,年收费少则一两万元,多则三五万元,比上大学还贵。”天津市民王洪伟感慨地说。
B 入园为何难?
公办幼儿园,多被官员子女享用
有权的
可以让孩子进最好的公办园,享受充足的财政资源,而且收费偏低
有钱的
能让孩子进最好的贵族民办园,收费高,但能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
没权没钱的
子女只能上廉价园,更甚者只能上黑幼儿园,享受的教育资源奇缺
专家发现,“入园难”体现的其实是一种社会不公。它是由财政投入不公所造成的。
目前,在财政投入方面,政府过多地重视公办园中的示范园,而在示范园中入托的多是些官员子弟。同时,财政投入也不扶持民办园,更未将那些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农民工子弟的学前教育,纳入规划。
要钱就能批公办园里的“条子生”
知情者透露,北京首批示范园之一的“北京一幼”,每年100余个名额几乎都被官员子女占用
卢哲锋,在北京一家新能源公司上班,儿子已3岁。
直到卢哲锋为儿子报名上幼儿园时,才明白媒体上那些专业名词:公办园“稀缺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对他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累、焦躁和烦恼。”卢哲锋说。
知情者透露,北京首批示范园之一的“北京一幼”,该园由周恩来总理批示,创建于1949年,曾专门接收外国商社、使馆的子女。2001年,成为北京首批示范园之一。
如今,园内有孩子400多名。据知情者称,进入“一幼”的许多都是“条子生”,多是政府官员的孩子。每年,教委把条子一打包,直接交到幼儿园。4个班,100多个名额,就被占得差不多。
在卢哲锋看来,当初他首选公办园的理由,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公办园有优质资源,且收费偏低。
北京一幼的副园长刘金玉不怎么为资金发愁。她说,园里曾修缮一栋楼,好几百万元,大部分是国家投入。在北京一幼,除了教室,还设置有科学宫、电脑室、体能训练室等设施。园内的每样物品包括桌椅、电脑,都贴着国有资产的标志和条码。报废处理,要经过报批,由国家的相关部门统一回收。
园长冯惠燕还可以依据需要,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大约一半的项目会通过审批。
北京一幼的费用也很低廉,每个月的日托费是490元,还有100元的寄宿费。
投入不足市场规律催生天价园
专家表示,公办园数量不够便无法约束民办园的市场价格,过多天价园无益于解决“入园难”
后来,卢哲锋通过朋友,联系到劲松一幼的一个名额。那是所一级一类的幼儿园。卢哲锋曾为此心动,
但考虑离家太远,便放弃了。
最后卢哲锋在自己小区里找到育强幼儿园。这是一所以体育才艺为特色的民办园。
园里的游泳馆,有独立供暖系统;教室的层高,都被提高到3.9米以上,每个班的面积都达到150m;还有独立活动室、卧室及盥洗室;园内还建有标准网球场、轮滑场、小足球场以及大型户外游戏设施。
“我们民办园和公办园根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该园董事长李大军说,他们非但没有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持,每年还要向教委交付46万元的“公有资产占有费”。
育强幼儿园目前收费是,3岁半以下的孩子每个月1480元,三岁半以上的孩子每个月1880元。每人入园还需交赞助费每年3000元。
李大军说,育强只是一个中端收入的幼儿园,现在很多民办园每月收费为3800元,“那确实是暴利。”
由于民办园带有很多市场特性,关于它的定价,政府不能干涉,只能对其实行备案。于是有些民办园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办园,向高端化、贵族化发展。
尴尬生存“黑园”任由自生自灭
一黑园园长石梅认为,政府应扶持这些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幼儿园
张晓东的“育苗艺术幼儿园”是一所黑园,位于北京朝阳区东坝乡西北门村的民房内,有350平方米大,70名左右的孩子,多是农民工子弟。
2007年,从事推销生意的河北人张晓东经亲戚介绍,从前园长手里,花了5万多元,将这家幼儿园盘了下来。其中,包括3.5万元的两个月的房租,一架颜色鲜艳的滑梯和一些桌椅板凳。
这些外来农民工后代每月300元的学费,就是张晓东所有收入的来源。3年来,张晓东从政府得到的东西,只有消毒水、口罩此类防治手足口病和甲流的物品,都来自防疫部门。
东坝乡另一黑园园长石梅认为,政府应扶持这些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幼儿园。“我们园里的孩子,跟名牌园的孩子一样,都是国家的未来。你不能只管他们,不管我们。”石梅说,政府可以出台政策,进行教育评比,把那些教育质量不行的园给关了,给教育质量好的园转正,“但现在是,一股脑地都任我们自生自灭。那不公平。”
C 怎样才不难?
专家:公办园须对弱势者补偿
北师大学前教育教授张燕在研究了中国和西方的学前教育之后,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西方,学前教育常被视作补救弱势群体后代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些孩子家庭条件不好,国家就通过资金和项目的倾斜,让这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那些权贵和富商,可以选择让孩子去上贵族学校,不会过多占用公共资源。
张燕说,在中国,恰好相反。有权的,能让孩子进最好的公办园,享受充足的财政资源;有钱的,能进最好的贵族民办园;没权没钱的,要上廉价园,更甚者只能上黑幼儿园。
有专家认为,只有启动公办园的排富原则,令其回归公益性,才能真正解决“入园难”
张燕认为,目前媒体报道的“入园难”其实是“选园难”———要选择一个能符合自身经济条件的好幼儿园很难。
在选择幼儿园的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有专家认为,投入方面的不合理,是导致不公正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位专家说,现在的财政投入等于是被权贵享有,如何使得财政投入能够对弱势群体产生补偿,那是需要我们动用智慧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对于如何保持学前教育的公正性、公益性,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世界上许多国家常会使用两种手段。
首先,保持半数以上的公办园,以调控、约束民办园的市场价格。
其次,公办园遵循“排富原则”,而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如美国,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有特色就学需要的幼儿上公办园。
张燕表示,许多国家的公办园都具有补偿低收入群体的功能,但在我国,公办园不具有这样的性质。
据新华社、《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