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7月24日
下午5时20分
地点:
河南省栾川县
伊河汤营大桥
人数:
村民称近百人坠桥
7月24日下午5时20分,河南省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汤营大桥整体垮塌,桥上众多滞留人员不幸落入水中。事件发生后,栾川县、嵩县出动军民至少4000人昼夜“拉网”搜救。昨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河南栾川县汤营大桥整体垮塌事故已造成至少50人遇难。死者当中除汤营村村民之外,还有来自外地的游客。
26日下午,河南省交通厅已派人到达现场,对塌桥事故进行调查。
针对此次事件,河南省栾川县县委、县政府在26日出版的《洛阳日报》上公开向洛阳市人民作出检查。
□现场直击
“水中都是挣扎的手,实在惨不忍睹”
7月23日至24日,河南省西南部山区普降暴雨,最大降雨量接近400毫米。24日17时20分许,位于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的伊河大桥,由于遭受强降雨袭击,树木阻塞桥孔下泄水面,导致洪水对桥冲击很大,发生整体垮塌,正在桥面上逗留和过往的群众落入水中。
26日早晨6时许,记者赶到嵩县旧县镇上川村的练沟,这里是嵩县和栾川的交界处。上川村河对岸就是栾川潭头镇的汤营村,两村隔伊河相望。这里在垮塌大桥下游3公里处。
一位村民称,“当时,桥垮塌时
发出巨响。瞬间,桥上的几十人就都被卷走了。当时,浑黄的水中都是挣扎的手,实在惨不忍睹!”
这里是通往重渡沟景区的道路,由于暴雨,路上很多路基被冲
空。原本窄得仅能玩漂流的伊河,此时波涛汹涌,冲锋舟在里面穿行显得很吃力。
“我们现在已组织人员边搜救打捞,边从河对岸帮群众运回遇难者的遗体。同时,为稳定死者家属情绪,我们还组织了镇、村两级干部对其安抚。”现场组织营救的栾川县政法委副书记徐平川说。
“目前,参与搜救的有解放军驻洛某部舟桥团官兵、驻洛武警支队指战员以及栾川县、嵩县干部群众共计4000余人,出动6艘冲锋舟不间断打捞。”栾川县政府办副主任李光明说。
□事件问责
栾川县委县政府媒体上作公开检查
“此次事件的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损失,教训极为沉痛,我们深感痛心和自责。”这是河南省栾川县县委、县政府针对该县潭头镇汤营村伊河大桥整体垮塌事件上,在26日出版的《洛阳日报》上公开向洛阳市人民作的检查。
对于此次垮桥事件,7月25日晚,洛阳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对栾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三条处理意见:一是责令栾川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写出书面检查;二是责令栾川县防汛工作的县政府主管领导停职检查;三是由市纪检部门立即组成调查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调查。
□惊魂瞬间几秒钟内几十个人全掉进水里
“众多村民都参与了营救。”家住桥旁的石门村12组村民刘学信告诉记者。
在潭头镇卫生院二楼,记者见到了6名此次“大难不死”的幸存者。他们浑身都是被树枝、石头磕碰而留的伤痕。伤者李向红是附近大王庙村村民,浑身多处擦伤。涨水时,他和外甥等人在桥南看洪水。“当时,桥上挤满了附近的村民和来九龙疗养院的游客,有近百人。”李回忆说。
“也就是瞬间,我站的桥南侧最先垮塌。也就是几秒钟,我看到身旁的10多人,包括外甥,全掉水里了。随后,我就被砸晕了。等我几分钟后醒来时,发现自己被挂在下游200米外的柳树上。当时水很大,到处都是挣扎的手。太可怕了,几十条人命,说没就没了啊!”李向红说。随后,附近汤营村的人向他抛来绳索,把他拉上岸。
□垮塌原因最大洪水冲击造成伊河桥整体垮塌
据记者向交通运输部门了解,汤营村伊河桥由潭头镇人民政府组织修建。于1986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79万元,1987年12月竣工通车。该桥为空腹石拱桥,全桥5孔,净跨40米,全长233.7米,全宽8米,净宽7米,两边各设安全带0.5米,是该河段上下游4公里内唯一一座连接南北两岸的群众生产生活桥梁。
7月22日20时至25日10时,栾川县降雨量达到234.8毫米。仅24日一天,栾川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便达到了155.3毫米,突破了有气象资料以来的记录极值128.8毫米。整个降水过程造成洛阳市被冲毁桥梁34座,洛阳市至栾川县快速通道等13条道路中断。
24日17时20分左右,伊河潭头镇段遭受有历史记录以来的最大洪水冲击,河道行洪流量最高达3150立方米/秒,加之上游漂流而下的大量树木、建材和杂草等堵塞桥孔,造成伊河桥整体垮塌。
□新闻延伸
出事大桥去年曾坍塌垮塌桥面未见钢筋
26日中午,记者来到垮塌的大桥实地探访。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呆。整座大桥全垮塌在河中,只剩下拱形桥基。桥两头的汉白玉栏杆仍存,柏油路面很新。
桥面离河落差有15米,桥下是桥基残垣。记者注意到,桥基由石块垒砌而成,垮塌的桥面未见有钢筋。附近村民李某手中有桥塌前一天的照片。记者看到,桥有5拱,当时水流已经逼近桥面。“这个大桥2009年由于部分坍塌,曾进行过维修。当时,桥面增加了汉白玉栏杆,铺设了新的柏油路面,但是没有对桥基进行加固。”李某说。
本组稿件据新华社、央视、《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