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超过35℃易出现情绪中暑 据专家介绍,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的时候,人会处于易激惹状态,这在医学上被称为情绪中暑,表现为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丢三落四等症状。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在日照时间长、湿度高的时候,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心理专家指出,其实当你感觉有 以下症状出现时,可能就已经情绪“中暑”了。一是情绪烦躁,常会由于微不足道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闹意见,而自己则觉得内心烘热,头脑糊涂,不能安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忘掉事情;二是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三是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生活中的简单动作。 四味情绪解暑药吃好、睡好、运动、养心 ★饮食 在饮食方面,首先注意应及时补水。夏天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至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晨起后就应该喝一杯水。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不仅可以清洗肠道还能够防止上火。其次,不妨多吃点“苦”的食物,例如苦瓜、苦丁茶、莲子芯等等。中医认为苦入心,苦能滋阴,可以为人体降火气,喝带有淡淡苦味的温热茶往往比吃冷饮更有用。 日常生活中要少吃油炸、煎烤等热量高的食物,如烧烤。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应多吃一些降暑、养心的食品,如:莲子、百合、茯苓、柏子仁,多吃小米、玉米、豆类、鱼类、洋葱、冬瓜、苦瓜、芹菜、香蕉、西瓜等。 ★睡眠 夏季应“夜卧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的不足,因为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充足的睡眠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适当的午睡可以补充睡眠不足,从而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由于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午睡最好以卧姿为宜。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临睡前也不宜饮酒,喝咖啡、喝浓茶。 ★养心 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应保持一个淡泊宁静的心境,做到“心静自然凉”。闲时可听听舒缓音乐,和爱人散散步,和朋友下下棋,都是不错的选择。同时要控制内心的欲望,少一分贪念,少一分心烦,就能多一份快乐。让自己置身于比较凉爽且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也能缓解不良情绪。 此外,对生活中的许多琐碎小事,要耐心处理,避免遇事焦躁。合理安排工作、起居,平静地、有计划地进行工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焦虑现象。学会情绪转移,当遇到不顺心的事,多做深呼吸,先冷静下来。遇事不要钻牛角尖,少想烦心的事,保持幽默愉快的心情。 ★运动 多做户外活动,不仅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腰腿肌肉的活动,加强心肺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炎热时运动出汗多,易伤心阴,故运动量不宜过大。对老年人来说,太极拳动静相兼,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倚,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是夏季最佳的养心运动之一。 吴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