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自救
7月23日,广安市广安区,洪水退去后的第四天。
街道的下半段正在高压水枪下清淤,水迹未干的上半段就开始摆出了商铺。在消毒药水的浓烈气味中,小贩们开始大声吆喝
商铺
花三天洗净鞋子
鞋店老板丰秀英:“我想的是尽快开张”
在受灾严重的广安区三圣街,丰秀英的鞋店,是最早开业的。
20日上午,水还齐胸深的时候,丰孝英和丈夫就摸索着来到店里,从卷帘门下抠出了一双双被淤泥覆盖的鞋子。原来数千双的存货,只剩下了600余双。“起码损失三分之二的货。”
拿到这些鞋子后,她立即雇了5个工人,第一时间抓紧清洗鞋子。“鞋子虽然进了水,但洗干净后,还能卖,价格便宜点就是了。”
摆出来的鞋子,有些上面还残留着黄褐色的泥浆,这些鞋子几乎只卖了原价的三分之一。“以前卖100多的,现在只卖30。”她说。遇到有顾客砍价,她总是指着被水冲毁的鞋店卷帘门说:“你看我们遭得这么惨,就不要让我再亏了嘛。”
餐饮
卷帘门下抠出餐具
餐馆老板魏世清:“我们开张了,更多人会有饭吃”
上午10点,58岁的餐馆老板魏世清把三张桌子摆出来,在经过三天的准备后,他在洪水中被毁坏的餐馆,正式开始营业了。
洪水带走了餐馆里几乎所有的东西。“排气扇、米、油、桌椅,甚至冰箱都冲走了,剩下的东西,很多也不能用了。”他说。
20日中午,在躲过了洪峰后,他和家人回到餐馆,在齐腰深的水里面捞锅碗瓢盆。
他和家人将卷帘门打开一条缝,只够一只手伸进去,像捞鱼虾一样的,从里面摸出了尚未被冲走的部分餐具。
之后就是清洗,几个人花了近三天的时间,把被洪水冲毁的店铺重新整理,清洗残存的餐具。为此,他们几乎两个晚上没睡觉。
开张后,魏世清的餐馆生意还不错。中午时分,他摆在店外的三张桌子都坐满了人,店内的几张桌子也已满座。“现在很多地方还断水断气,很多人每天只能吃馒头和方便面。我们开张了,更多人会有饭吃。”他说。
菜市
约一半摊点恢复
菜贩彭新华:“虽然生意比较差,但总会恢复的”
上午11点40分,广安区学街菜市场。
菜贩彭新华正在给一家餐馆的采购称蒜薹,从上午到现在,他已经做了20多笔生意了,卖了约有100元钱。这个数字在平时,算是低谷,但在现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他很满意。
彭新华是这个菜市场里出摊较早的菜贩。前天,菜市场的水一排干,他立即就把摊摆了出来。“买菜的人越来越多,昨天卖了100多,今天一上午就卖了100多,生意在逐渐恢复。”他说。
记者胡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