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版:证券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4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4日 ] -- 证券周刊 -- 版次:[ 024 ]
■热点透视
关注“国民收入倍增”下的投资机会
2010-07-24

  中国政府财政收入全球第二,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比例中居民占比持续下滑,值得深思。民富才能国强,只有让绝大部分人富裕了,一个国家才算真正的富裕。我们认为,当前已是一个关键转折点,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正逢其时。

  今年6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活动中,提出中国正在制定收入分配方案,并已经具备条件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一时间引起热议。其实,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可以发现,并在今年上半年间频繁在各类政府会议或政策文件中提到。日前,国家发改委、全国人大财经委等机构高层在全国多个省份进行收入分配调研;国家发改委也正在制定收入分配方案中,并收到世界各个国家的倍增计划比较方案。

  实际上,中国实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路径已明晰:产业发展导向、城镇化提速、以公平为基调的公共政策调整,加大公共服务投入等将是实现“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主要方式。同时在发展中以增加国民财富收入、提高消费率为最终目标,向改善国民生活质量与增加国民财富方向倾斜。

  同时,消费扩张新时代将来临。日本实施“国民收入倍增”后曾掀起消费革命。而中国现在的内需消费与当年的日本极为相似:在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低,居民消费增速低于GDP增速,仅是工业企业利润增长速度的1/6~1/7,没有享受到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提升。

  长期来看,中国如成功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将引爆未来中国内需消费:一是在消费总量上,随着由劳动生产率提升带来的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有更多的钱来消费,零售业繁荣,内需消费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内需消费反过来进一步刺激相关行业的发展。二是在消费结构上,食品饮料、衣着服饰等必需消费品占国民收入支出的比重将逐渐降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耐用品、丰富居民生活的文化娱乐消费的比重将逐渐提升。

  因此,“国民收入倍增”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推动消费结构变化、带动消费增长,新消费潮流将替代传统消费。长期来看,将会给酒店旅游、食品饮料、休闲娱乐、品牌服装、医药、家电、人寿保险等行业带来正面影响。         东方证券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