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版:食饮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2日 ] -- 食饮 -- 版次:[ 036 ]
定居灾区,做低碳志愿者
2010-07-22

  自本报与康师傅矿物质水共同推出的“百姓感动故事征集”启动以来,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推荐。除了通过电话、网络进行推荐之外,来信推荐的也不少。其中有一封来自郫县读者罗元征的推荐信引起了活动小组的关注,这封信写了满满5页,他说自活动开始以来就一直关注,从最初的抗震救灾英雄到热衷献血的普通人,每一期报道都感人至深。而他推荐的感动人物罗春征不仅从2008年至今就担当志愿者,为灾区贡献绵薄之力,后来还投身于环保住房的建设,将灾区重建和低碳环保理念集于一身,是个值得标榜的模范。通过这封信,我们联系上61岁的罗春征,听他讲述志愿者经历和环保项目。

  想方设法

  只为当上志愿者

  2008年汶川地震时罗春征刚退休,一心想为灾区群众做点什么的他首先想到了献血。5月14日一早,他来到天府广场的义务献血点,想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天府广场上密密麻麻的人排成了几排,经过数小时的耐心等待,罗春征终于挽起袖子坐在了献血点的凳子上。“大爷,对不起!我们知道您是来为灾区同胞献爱心的,您的心意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但是您的岁数不适合献血。”罗春征献血的愿望落空了。后来他又到省医院要求抬病人或做点其他事,但也因年龄太大而被拒之门外,到红十字会填表参加志愿者队伍时也因当时59岁的年纪而落选。

  无缘当志愿者,罗春征就自己找事做。他每天都在路口为外地来成都捐助的车辆指路,只要看见挂有“抗震救灾”等字样的外地车辆,都会主动上前问一问,遇到不识路的司机,就耐心地讲解各个出城方向的道路情况。不过随着路标的越发明晰,罗春征又没事做了。于是他只身来到都江堰向峨乡,参加当地的救灾和重建。从搬运工、泥瓦匠到农夫,只要灾区群众需要,他就去哪里帮忙。这中间他帮群众插过秧,参加过都汶公路、寿江大桥的抢通工作,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后来他索性定居都江堰,驻扎在紫坪镇望江村,帮助受灾群众重建。

  常驻灾区

  只为给受灾群众创富

  至今仍住在望江村的罗春征非常受村民的欢迎,大家都被他的热心感动了。他说:“能在灾区坚持住下来,一是换位思考,如果我受了灾,一样需要帮助,现在我来帮助别人也是妻子女儿支持我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是共

  产党员。”所以他把自己当成是村里的一员,先是帮助大家收获猕猴桃,后又一手策划“中国婚纱摄影第一村”,这些举动都为受灾群众创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想点子为受灾群众创收,罗春征还设法从新疆引进了轻钢结构住宅技术,先引资几百万在郫县建厂,又与建筑专家合作,将节能、环保、抗震、低碳的建筑材料用到灾区住房的再建,仅首批的三户受灾群众住房就比正常的房屋建筑节省了30万元。这种材料的运用既节省了红砖补贴,又保护了耕地,还能保持75年不生锈,是灾区重建中的一个重要创举。他说希望通过环保、低碳的行为和产品,为灾区人民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也为成都这座田园城市做点贡献。

  记者郑婷

  |链接|

  “百姓感动故事征集”活动

  “百姓感动故事征集活动”由华西都市报联合康师傅矿物质水共同主办,面向社会征集身边的感动故事,征集在平凡岗位具有关爱、奉献、环保精神的基层人物,并将他们的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共建和谐、大爱的社会氛围。

  活动期间每周将抽出参与感动故事征集的热心市民5名,每人获得1箱康师傅酸梅汤。活动期间还将评选出5位感动人物,每人获得3000元感动公益金、证书、1年华西都市报订阅、康师傅矿物质水15件。

  参与方式:1、来电推荐、自荐:电话028-86969110、86969242;2、来信推荐、自荐:将自己或身边人的感动故事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寄到: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四川日报大厦16楼,百姓感动故事小组收,或发邮件至

  ztzoo@vip.sina.com;3、更多活动情况详询:

  028-86969242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