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华西利群阳光大型公益助学行动”得到了上千名爱心人士的广泛响应。前日接近凌晨1点,记者还接到爱心人士希望提供资助的热线电话。白天,三部助学热线依然响个不停,其中奉献爱心者不乏一些退休老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残疾人。寒门学子对此感动不已,他们表示要用成绩来表达感谢。 老奶奶要提供住房 “我真的非常想感谢这些可爱的叔叔阿姨,想知道他们的姓名和住址,但他们都不愿意告诉我。”前日,“阳光学子”候选人周慧的资料见报后,爱心人士和她取得了联系,其中一位陈先生已给她寄去了6000元大学入学金,另一名姓刘的先生也正准备给她寄去几百元生活费。已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的周慧,在母亲去世后,随父亲在农村生活,此前连学费和生活费都成问题,看到如今这些都有了着落,她非常感动。她想要表达感恩,可资助者都是匿名,周慧表示:“这既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动力。我们所有受助的学子都会努力学习,我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辜负每位爱心人士。” 自贡学子夏冰聪考上了清华大学,她的妈妈没有住房、没有工作。在众多热心电话中,一位热心的老奶奶多次打来电话,希望向夏冰聪提供资助。“我有一个女儿在 北京。她到北京后,我女儿可以照顾她。如果她们母女愿意,我在成都也有住房,她们可以随时过来住。”已获得资助的夏冰聪立誓要好好学习,早日回报社会。 还有学子期待爱心 在这几日的爱心活动中,除了有成功人士提供学费、打工仔援助生活费的感人事例外,还有残疾人士帮残疾学生、家乡毕业生帮贫困老乡、爱心人士要捐助与子女名字相同的寒门学子、单身男士希望找个带着乖女儿的单亲妈妈、给贫困生提供助学岗位等各种爱心行动。 感谢社会的关注,本报日前刊登的25名贫困学子已确认获得了爱心人士资助。但此次报名参加“2010利群阳光助学活动”的贫困学子超过了600名,报名“栋梁工程”的贫困学子有2000余人,期待您持续奉献出爱心。 目前,华西利群阳光工作组也正在紧张有序地对这些贫困学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接下来将通过电话、邮箱和传真等联系方式将符合资助要求的学子资料分别传递给爱心人士,提供学子的电话供双方联系。与此同时,本报希望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寒门学子尽快将复印件寄到成都市红星路二段70号华西都市报教育事业部。报名和助学热线持续开通:028- 86969239。 夏琳杰记者肖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