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济镇7000受灾群众将住进地震灾区最大统规统建点“景山社区” 昨日,顶着艳阳,地震极重灾区彭州市通济镇村民张巨清搬家了。告别临时过渡的板房,搬进地震灾区最大统规统建点——“景山社区”里3层高的联排别墅,老张一家的生活翻开新的一页。 同样迎来新生的,还有通济镇。完成全镇11个点位灾后重建的市兴城公司,为通济完成了城镇、产业和风貌规划。最新规划案显示,震后通济定位为“龙门山第一镇”,正进行老场镇古街打造。同时,这里被探明有较好的地热资源,温泉开发的前期工作已经铺开。灾后重建完成后,通济镇将是龙门山旅游的集散地。 搬进联排别墅 老张感慨生活会越来越好 穿过通济老场镇,朝西北方前行不远,一抹扯眼的亮色便扑进来者的眼睛:515亩宽的平地上,成片的联排别墅和单元式公寓楼星罗棋布。今年“5·12”前全面完工的“景山社区”,是灾区体量最大的统规统建安置点,包括原景山村和周围14个村的2530余户近7000受灾群众,即将成为新社区的主人。 扛着矿泉水,景山村15社村民张巨清轻车熟路地走到60栋3单元门口,“好招待来参观的街坊乡亲。”这是一栋210平米3层楼高的联排别墅,一楼是客厅、厨房、饭厅和卫生间,二楼3个卧室。沿着别墅旁的楼梯上到3楼,这里的2个卧室更像是一个完整的二套户型,让从成都市区来参观的人都连连惊叹。 按照每人35平方米的分配标准,老张抽签抽中这套正对广场的联排 别墅。“我一家6口,哪里住得完这么多间房?”老张盘算着,社区未来有意利用大家手里的空余房间,整合打造乡村酒店,发展乡村旅游增加收入,“到时候合适就参与,也当盘收租金的‘跷脚老板’。” “景山社区”里随处可闻装修的动静,动作比别人快的老张昨日像冲刺的运动员一样,率先搬进了新家。选装修材料、粉刷墙壁,甚至铺地砖,老张都身体力行。看着眼前的小别墅, 想起已经在地震中垮塌的瓦房,老张很是感慨:“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启动温泉开发 为通济镇恢复重建注入了“强心剂” “‘景山社区’70%的住户正在装修,预计8月中旬就会迎来搬家高峰。”通济镇负责人介绍,市兴城公司承担 了彭州通济镇11个点位的灾后重建项目。4000余名施工人员奋战2年,已经全部顺利完成,2010年6月所有统规统建点全部完工。统规统建房获得“2009年全国人居经典建筑规划设计方案竞赛”规划、环境双金奖。 “所有新建房屋,我们都做了基础装修,达到基本入住条件。”市兴城公司房建项目部何焕周说。 考虑通济镇未来将成为龙门山的旅游集散地,建筑设计按照能适应不同的业态功用,户型多变,可组合可拆分,以方便农民今后将住宅变为家庭客栈、营业用房的要求。“景山社区”的每一栋联排别墅,都有屋内屋外两组楼梯,相邻住宅单元在建筑材料、色彩、细部、屋顶等也各不相同。 建好房子,还得帮受灾群众挣票子。市兴城公司主动在通济镇的城镇规划、产业策划、风貌设计等方面,全面参与,倡导并提出了打造“龙门第一镇”的思路,通过规划和策划,对口援建彭州的福建省把剩余的3亿元援建资金中的2.65亿元,都投入到通济镇的新镇建设中,通济镇市政道路和部分配套设施的重建资金缺口都得到解决。 目前,市兴城公司委托成都理工大学完成“通济镇地热资源调查报告”,该报告目前已通过国内权威专家审查,该报告认为“通济镇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并可用于温泉开发”。目前通济镇已启动相关温泉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恢复重建注入了“强心剂”。 记者蔡宇摄影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