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版:要闻·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2日 ] -- 要闻·焦点 -- 版次:[ 011 ]
曝光月余再回访:两处脏乱依旧
2010-07-22
成渝立交内侧辅道,污水仍旧在流
核桃村安置小区,垃圾桶整齐地摆放在小区门口
该小区整改前一片狼藉(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近日对曾报道的8处脏乱差地带进行了突击回访,发现其中有6处已有明显改善

  原来被熏得黑乎乎的墙已粉刷上一层石灰,3个“巨型”垃圾桶整齐地摆在旁边;因为时常有人随地“方便”,绿化带变成了公厕,花花草草都枯死了,一个月后,小草冒出了嫩芽;小区绿地上不再堆垃圾,几个绿色垃圾桶正“乖乖”服役……自5月份全省启动“美环境、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后,本报陆续对数十处脏乱差地带及“三乱”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曝光。近日,记者对曾曝光的8处脏乱差地带进行了突击回访,发现8处中有6处有明显改善,两处依旧脏乱。

  有6处已整改

  “标”治了“本”还在

  佳灵路175号

  熏黑的墙已刷白换上了新垃圾桶

  位于成都市红牌楼附近的佳灵路175号院,两个月前由于常有人在院墙边焚烧垃圾,造成整面墙都发黑,焚烧垃圾的刺鼻气味使得附近居民都不敢出来晨练(本报5月21日以《小区门外焚烧垃圾居民呛得直喊受不了》为题进行报道)。

  昨日上午11点,记者在佳灵路看到,175号院附近正在施工,当初被熏得焦黑的墙面已用石灰粉刷过了,几米开外的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附近地面很干净。

  该院居民魏姐说,上次被曝光后,街道办派人进行了整改,垃圾桶也换成了新的,焚烧垃圾现象没有了,但垃圾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她说,附近商家店铺都把垃圾往这里扔,目前这几个垃圾桶根本不够用,“特别是午饭和晚饭后,垃圾桶装不下,盒饭油汤到处都是。”

  核桃村安置小区门口

  烧垃圾从小区门口转移到别处

  武阳大道三段附近核桃村安置小区门口也存在焚烧垃圾的情况,往往有人懒得搬运建筑垃圾,就地焚烧了事。而且经常一烧就是一整天,焦臭和黑烟弥漫开来,让附近商家和居民头疼不已。

  昨日上午,记者在这里看到,建筑垃圾都平铺在门口空地上,用黑色网布罩起来等待搬运,几个垃圾桶一字排开,供小区居民投放生活垃圾。门口卖水的曹大姐表示,小区门口没有焚烧垃圾的了,但在附近不远处还常常有人偷偷焚烧垃圾。“希望问题能得到彻底解决,最好有人来多看管和劝说。”曹大姐说。

  东顺城南街51号附近

  “公共厕所”终于变回绿化带

  东顺城南街51号院围墙处有个死角,因为地处偏僻,平时途经的行人并不多,因此,不时有人选取该墙角随意大小便。时间一长,原来沿墙一侧的绿化带就变成了“公共厕所”,连花花草草都枯死了(本报6月22日以《绿化带变“公厕”街道办表示将采取办法》为题进行报道)。

  前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东顺城南街,发现这个角落与一个月前光秃秃不同,绿化带里的土明显松动过,之前奄奄一息的小树已经郁郁葱葱,地面上的小草还冒出了一片嫩芽。

  虽然从外观上看已有很大改善,但附近一位餐馆老板透露,由于社区和街道办工作人员不可能整天盯着,目前仍有人偷偷趁晚上在墙角处随地大小便。

  驷马桥横桥街

  新物管到后门口垃圾堆消失了

  因为新旧物管交接出现问题,驷马桥横桥街朝阳北苑小区的居民过了1个多月与垃圾为伍的日子:垃圾堆在小区门口,由此路过必须掩鼻匆匆而行(本报5月20日以《物管交接出状况小区门口垃圾成山》为题进行报道)。

  昨日下午,记者在朝阳北苑小区看到,小区门口干净整洁,原来的垃圾山已经不见了。该小区田园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6月9日他们进入后,立即对垃圾山进行了清理。现在,物管在小区内分区域放置了垃圾桶,每天早上都有专人将垃圾汇总后,运到垃圾中转站。

  “现在清爽很多了,没再出现过垃圾堆积的状况。”此前记者曾采访过的门口小卖部的李女士说。

  电信路玉华村6号院

  垃圾没乱堆了绿化带仍闹心

  紧邻川大华西医院的玉华村6号院常有垃圾堆积,让附近居民感觉健康隐患很大(本报6月29日以《玉华村6号院垃圾成堆健康隐患大》为题进行报道)。

  前日下午,在玉华村6号院内,包先生摇着扇子坐在树阴下休息。与他相距不到10米处,四五个垃圾桶排成一排,一袋袋包得严严实实的垃圾躺在垃圾桶里。他说,在被曝光后,社区次日就送来了新垃圾桶,并引导院里居民将垃圾包好后再进行投放。

  不过,记者仍旧发现,该院内绿化带里仍零散分布着烟盒、包装袋等,一些平房屋顶上也有垃圾。

  416医院背后平安村

  从楼上往下扔垃圾的少了

  位于416医院背后的平安村,虽然绿树环绕,但却建渣遍地,空地还变成了垃圾坝。在清洁工清理过后,楼上住户还在往下扔垃圾,这让清洁工头疼不已(本报在7月14日、16日分别报道过)。

  昨日下午,记者第三次来到平安村。与前两次不同的是,空地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基本都是建渣。但在平房屋顶上,依然顶着各式各样的垃圾,甚至连树枝上也挂着塑料袋等杂物。在此租房住的李先生说,圣灯街道办派人进行了集中整改,清洁工每天下午都会来打扫,从楼上往下扔东西的行为也少了,“但没完全消失。”

  两处还没整改

  此前承诺皆落空

  多宝寺大桥桥头五桂桥北路

  已联系相关单位?推门仍见“垃圾山”

  因为没有垃圾桶堆放垃圾,多宝寺大桥附近刘先生家院外的空地就成了周围10来户人家投放垃圾的地方。几年过去后,原来低洼的空地被填成了小土堆(本报7月15日以《大路背后有死角院外空地成垃圾池》为题进行报道)。

  尽管在记者第一次采访时,万年场街道办城管科工作人员曾承诺已联系相关单位,将尽快解决问题。但记者一周后回访此地

  发现,垃圾山并没有丝毫变化:依旧脏乱不堪,散发出腐臭味。

  “根本没有人过来处理,还是老样子,天一晴就是苍蝇乱飞。”推门看到垃圾山,刘先生一家仍然感到头大。他说,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处理。“原来的垃圾填埋了,再放几个垃圾桶就成。”

  成渝立交桥下内侧辅道

  原来的没修复还多了一处冒污水

  半年来,成渝立交桥下内侧辅道的一个井盖一直通过两个洞洞突突地冒污水,每当车辆经过,污水溅起半米高。稍不注意,污水就可能溅到身上,桥下100多米长路段因此变得又湿又臭(本报7月15日以《井盖洞洞冒污水车辆驶过溅起半米高》为题进行报道)。

  昨日中午,记者还没走到桥下,一股污水散发的臭味就随着车辆驶过扑面而来。走近才发现,不仅原来桥下的井盖还在继续冒着污水,而且50米外另一个井盖也跟着“齐鸣”:由此经过的行人稍有不注意,就要被车辆驶过溅起的污水击中。“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如今越来越严重了,真恼火。”每天下班从这经过的何先生一脸愁容。

  本组稿件采写记者刘春梅实习生孙小韵徐越陈丹妮摄影杨涛

  有奖曝光“三乱”邀您一起来监督

  还有哪些脏乱差在被曝光后还没有整改或死灰复燃?本报曝光脏乱差及不文明行为的多个平台继续开通。读者可拨打本报热线(028)86969110报料,或将拍摄的“三乱”照片发送至本报邮箱hxdsb86969110@gmail.com,也可登录腾讯·大成网城乡环境综合

  治理专页http://cd.qq.com/zt/2009/dirty/index.htm发帖曝光。此外,读者还可以登录本报新浪微博专栏http://t.sina.com.cn/hxwxw跟帖报料,或登录新浪四川首页sc.sina.com.cn,在本报报料台上进行曝光举报。提供线索者请留下联系方式,一经采用,本报将付线索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