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版: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2日 ] -- 国际 -- 版次:[ 017 ]
卡梅伦访美 为BP“灭火”
2010-07-22
“貌合神离”

  ■英国首相卡梅伦20日首次任后到访美国,不忘为遭舆论炮轰的英石油公司(BP)“美言”。BP在漏油事件中责任重大,而且被指在“洛克比空难”肇事者获释问题上扮演“推手”角色,美方对其极为不满。因此,卡梅伦此访堪称“灭火之旅”,即向美国政府和立法部门阐述英方立场,以保护英国和英石油在美国的声誉和利益。

  口水“灭火”

  卡梅伦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同出席了会谈后的记者会。他在会上表示,“完全理解美国上下”对BP造成墨西哥湾原油泄漏的“愤怒”。他说,BP必须堵住漏油、清理污染并且对受害者赔偿损失。但他同时强调,一个“强大、稳定”的英石油公司符合两国利益。至于“洛克比空难”,卡梅伦说,一码事归一码事,不应与漏油混为一谈。他坚称,BP没有游说英国政府,以释放“洛克比空难”制造者迈格拉希为条件,获得在利比亚价值9亿美元的油气开采合同。卡梅伦说,他和奥巴马一致认为,释放迈格拉希是个错误的决定。英方愿意向美方提交一些秘密文件,但他表示无意就事件展开调查

  再谈撤军

  在记者会上,两位领导人还重申两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试图消除外界对于双边关系不如以往的猜测。双方还谈到了阿富汗撤军问题。卡梅伦表示,他希望英国目前在阿富汗的大约1万名军人于2015年撤出,他认为这一目标是“现实的”。他提到,英国军队最早可能从2011年开始撤离。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决定增兵阿富汗,同时宣布驻阿美军2011年7月开始撤离。驻阿英军人数大约9500人,人数仅次于驻阿美军。两人当天还谈及伊朗核问题。卡梅伦呼吁伊朗回到谈判桌边,“什么时候这么做都来得及”。而如果伊朗不听劝告,将面临更严厉制裁。

  ■美国漏油事件后续

  油井终于没漏了BP忙着卖家产

  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救灾总指挥萨德·艾伦19日澄清,事故油井附近出现的可疑渗漏与油井无关,没有迹象表明已遭封堵的油井漏油。油井压力测试再度延长24小时,其间暂不考虑开启控油罩阀门。

  距油井3公里远的海床18日出现可疑气泡,疑似油气泄漏。美联社解释,墨西哥湾海底油气资源丰富,海床裂缝出现气泡是正常现象。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生物海洋学教授卡尼说,渗漏地点距油井较

  远,据此判断,油井应该没漏。

  另据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20日说,考虑出售在越南和巴基斯坦两处天然气项目中持有的资产,估价大约为17亿美元。另外,美国阿帕奇石油公司当天晚些时候与英石油达成一致,将购买后者在美国、加拿大和埃及价值总计70亿美元的资产。英石油上个月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同意设立200亿美元基金,用于赔偿墨西哥湾油井泄漏引起的损失。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

  马上评

  卡梅伦还不敢说“不”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率先以“特殊关系”来界定英美两国之间的盟友关系。不过,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已从客观上要求两国决策者对这一关系进行微调。

  去年11月,奥巴马出访亚洲四国时公开表示,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平洋总统”。言外之意,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已经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而率领保守党重返执政舞台的卡梅伦则表示,他将“重新平衡”英美关系,英国不该再畏惧对美国说“不”。但是,美英“特殊关系”作为“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石以及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华盛顿不会忽视下列事实:英国在涉及美国安全的所有重大战略问题上几乎从未发出过“第二种声音”;英国在伊拉克、阿富汗战场付出了仅次于美国的巨大牺牲……此外,在美国的“大棋局”中,英国将继续成为应对“欧洲一体化”的一枚重要棋子。尽管卡梅伦希望在任内对美英关系进行“重新平衡”,以强化英国对外政策的独立性及国际事务的影响力,然而由于英国在“特殊关系”结构中的地位短时间内难以由“从属”过渡到“对等”,本届政府未来对外政策依旧难以摆脱美国的影响。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