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专访中海兴业(成都)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应杰 政府严厉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让楼市中过度的投机行为受到遏制与打压。房地产价格经历3个月的新政压力后,近期首次环比下降;等待降价或大幅促销,成为了购房者的集体期望;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针对近日流传的“房地产调控将影响中国下半年经济”、“第三套房贷款将松动”等不实传言,郑重澄清,楼市调控政策将继续执行…… 新政之后,房地产将进入全新的“价值链”时代,从土地价值、资源价值、居住价值、物业价值、身份价值和增值价值,已经形成了影响购房者取向的价值链,对于开发商来说,新政之后,将面临新的竞争模式——链式竞争,对于开发商地产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提出考验。本轮调控是为了让房地产行业真正回归到以价值为核心的健康链条上来。因为,只有在价值链上,价格才能真正由价值决定,而非根据老百姓的钱袋大小决定;只有在价值链上,住房需求才真正由居住做主,而非投机主导;只有在价值链上,开发企业的利润才真正由产品本身决定,而不再是随便挖个什么坑都可以赚个盆满钵满的了。 事实上,一些理性的开发商早已看到了房地产行业正在转型这一显著特点。他们同时已率先其他同行开始思考:当投资被削弱,购房者置业取向,是否会更加注重于房屋价值本身?他们同时也在思考,价值链由土地价值、资源价值、居住价值、物业价值、身份价值和增值价值等系列价值点构成,如何才能实现这些价值点的完美打造并得以充分彰显呢?为此,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专访中海兴业(成都)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周应杰(以下简称“周”)。 看好楼市中长期发展 记: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成都楼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大棒”高举时,您觉得下半年成都楼市的发展趋势如何? 周:目前政府出台的针对房地产市场的系列宏观调控,我认为是对经济运行管理的一种方法,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让房地产市场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目前房地产市场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保障性住房与商品化住宅之间的关系,只要加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解决保障性住房与市场商品化房之间的矛盾。使房地产行业资源得以合理有效配置,使民生保障和市场发展各行其轨,并行不悖。对于成都楼市的趋势,我看好中长期发展,成都楼市属于健康的良性态势,长久的发展应该会稳中有升。 价值回报比价格更高 记:目前已有开发商用降价促销获取市场,购房者对房价走势也高度敏感。但房子的价值与价格不该是价格降到最低就是价值的呈现,您是如何看待房子的价格与价值的? 周:任何状态下房子的两大主 要特性不会消失:居住性和投资性。房子的投资性是由市场需求决定,有增值才会有投资价值,有市场才有投资价值;居住性不言而喻,但我不赞同过于强调房产居住性这一单一性能的说法,以目前国内的发展形势,城市化进程还在持续,如果像西方城市化进程已经完成,房地产的发展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房产的投资性才形成一种基本的动态平衡,但目前我们的市场正处于高度的快速发展过程,房子的投资、居住两种性质都有很强的表现。 房子作为特殊商品的两大特性,决定了房子的价格和价值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房子的价格是一个点,价值是一条线,是更长久的东西;价格可以用货币来衡量,但价值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准确的方法来进行对比。对于普通购房者,按照自身的需求来买房,在一个合理的价格点上买入,将来获得的房子价值就有点类似“零存整取”,是比价格高得多的回报。 价值是真正的保值要素 记:从刚需购房到改善购房,新政的影响下,您建议购房者在买房需要什么样的判断力,能否为普通购房者给些建议? 周:我觉得现在的购房者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大的判断力,因为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对于房地产的各种意见、各种观点,要在这些信息中甄别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就需要购房者有更强的辨别能力。央视做了一期节目,有对年轻夫妇几年前想买房,因为手里的钱不够又感觉房价可能会因为调控而下降,所以一等再等,结果现在孩子都几岁了,还是没买上房。我觉得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需求是个人的角度出发,特别是年轻的购房者,如果看好自己的职业前景,经济上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应该选择在适合的时候买房,毕竟中国几千年文化留下的传统,有一套房子心里才踏实。一些等降价的购房者,对价格的认识不是很透彻,价格变化是短期行为,房屋的价值才是存在的根本,有一句老话: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还有一句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记者符小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