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版:房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2日 ] -- 房产 -- 版次:[ 045 ]
无价值 不地产
2010-07-22

  当住宅回归使用功能本身,当投资属性逐渐成为非主流,以本轮新政为指引,10余年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地产业,终于到了踩下刹车、重铸行业价值链的时候。梳理过去10年,当房地产开发变异成圈地运动,当房地产成为民众恐慌追高的保值增值工具,很难说,房地产业还残存着多少理性因子。而本轮调控,二套房、三套房房贷全面收紧,房地产“保增长”功能与“保民生”同举,可以说,行业变局之下,无价值不地产的3.0时代已经开启,开发商必须学会提升整体竞争力,为购房者创造更多价值。

  时代

  面积是关键词

  时间:2000年以前特征:点燃民众改善居住的梦想,开发商修了房子就卖

  房改启动10余年,凭借市场之手,市民的住房越来越大,设施越来越全,完成了由“忧其屋”、“有其屋”到“优其屋”的转变。而如同电脑系统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前,作为成都房地产的启蒙期和发展初期可以算得上“成都房地产1.0时代”。

  这一时期,顺应福利分房时代居民居住空间狭窄,老百姓普遍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历史机遇,成都房地产业开始发轫。“2000年以前,当时成都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老百姓的住房分配也以计划经济模式为主,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希望改善居住条件。”回顾这一时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推出交大花园,并首次将售楼部、样板房、置业顾问等营销新模式引入成都的交大房产董事长孟刚认为,这一时期的住宅,还谈不上舒居,设计人员在进行住宅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住得下”,于是出现了一梯多户,小面宽,大进深,厨卫设施紧凑的多层住宅。而这一时期,由于基本上修了房子就能卖,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还停留在一种商业敏感与本能,“价值说”尚未成为开发商的主流诉求。

  时代

  整体浮躁的10年

  时间:2000-2009年特征:开始重视环境、产品、物管等,但房子过多地异化为投资甚至投机工具,人们往往只关心增值,而不是物业价值本身

  2000年,与全国房地产市场高歌猛进步调一致,成都的房地产业也成为了西部地区最开放的房地产市场,万科、华润、中海等全国开发商开始在成都逐鹿市场,由于竞争的加剧和接受外来的开发理念,开发商开始重视环境、产品、物管等,但是,当一路高歌猛进的房价挟裹着居民的口袋,高房价成为社会之痛,在调控与救市之间,异化的房地产实

  际上也一度偏离了早期的价值轨道。

  “这一时期的前几年,伴随大量外来品牌开发商的加入,成都的房地产企业在价值创造方面的表现,应该说可圈可点。”无论是万科进入成都的首个作品万科城市花园,还是盘活神仙树板块的中海名城,还是带有开发商完美主义哲学的清华坊等,无论从产品人性化设计、社区人文塑造、

  物业管理的人性化等都表现出难以超越的“价值塑造”。业内人士认为,与早期开发商普遍注重为购房者创造更多价值不同,随着房地产2006年/2007年的急遽升温,购房者中投资者比例增加、开发商急于套现再圈地,“价值理论”一度被市场抛弃,“房价半年就涨了上千,这一时期喊购房者关注物业价值本身显得似乎不合时宜”。

  时代

  无价值不地产

  时间:2010年起特征:经历原始积累的行业必须告别大起大落,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的价值链地产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买来自己住,关心的主要还是楼盘建筑质量、小区商业的配套和后期的物业服务,当然,作为我个人的偏好,希望小区能有网球场等运动场馆和学校。”近日,在城南一家售楼部,一家通信企业的管理人员张先生告诉记者。而实际上,新政实施3个月来,整个购房群体正在发生变化,受制于二套房首付提高、三套房房贷的全面收紧,机会主义者正逐渐离场,自

  住型购房者和改善性需求购房者正成为绝对主流,业内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标志着,地产3.0时代的到来,更多的购房者关注居于居住价值基础之上的物业价值,开发商品牌、楼盘所处区域价值、配套价值、身份认同价值、物业服务价值等“地产价值链”将成为购房者选房的主流法则。

  而面对新政之后,行业价值重塑的新一轮洗牌,作为立

  志于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走得更稳、更远的开发企业,必须告别房地产发展10余年来与房地产开发如影随行的机会主义,将思考的重心转向“房产价值链”再造,面对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增多的不确定因素,提升自身在融资、业务外资等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将资源整合的视角从内向外,实现机会主义到价值创造的转身。     记者肖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