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要闻·热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0日 ] -- 要闻·热点 -- 版次:[ 008 ]
洪水无情邻居有爱 兄弟俩渔船解救40乡亲同吃住
2010-07-20

  抢险救援

  关键词

  ■“这么大的天灾,有难大家一起扛,都是住了好几代人的邻居了。”江子川的妻子李华说。

  ■眼看洪水上涨,大家转移不过来时,江子川立即将打渔船开来搬运,除了接人还要帮忙转移贵重的电器等

  “7·18”特大暴雨洪灾,达州很多人家园被淹。很多在成都工作的达州人,时刻焦急关注着家乡的一切。昨日在成都高新区孵化园上班的叶飞,一大早致电本报:家人的安危,让他一夜未眠。本报记者帮忙联系,无意中得知感人故事——

  洪水进屋无音讯儿子向报社求助

  昨日一早,叶飞焦急地向本报新闻热线打来电话:“我是达州渠县临巴镇的人,现在成都工作,今天凌晨两点过,我跟家人通话得知老家全城被淹,水已淹到二楼了;当时我父母和奶奶已撤到了一个地势稍高的院子头。现在当地的上游还在下雨,洪峰还没过,我已联系不上他们了,我非常着急,担心他们会出事。”

  叶飞在成都高新区孵化园上班,和他一样在成都工作的许多达州籍人士,也纷纷致电本报,渴望知道家乡亲人平安的消息。

  本报记者立即将此信息,转给达州市防洪抗汛指挥部,得到的答复是:立即通知渠县,并尽快联系临巴镇。不久,达州市防洪抗汛指挥部传来消息:目前临巴镇无任何人员死亡和失踪,只是邻里转移可能分散,“如有生命受到威胁,政府会尽一切努力安全转移。请在外地的老乡们放心。”

  昨日下午14时过,本报记者最终辗转联系上了叶飞的家人:却无意中得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洪水来袭邻居牵手转移

  联系上叶飞父亲叶玉全时,他刚在邻居江子川家里吃过午饭。叶玉全的家离渠江有100米远,除儿子在成都上班,女儿也到了广东打工,家里就剩下3个60岁以上的老人。

  洪水18日上午开始进屋。在洪水来临前,村干部前来通知了一次,叫大家注意到,随时要转移。眼看洪水来临,叶玉全赶紧叫妻子往地势较高的上游电站撤。

  妻子走后,叶玉全则将80多岁的母亲背到屋后地势高一点的江子影家。40多岁的江子影与江子川两兄弟,常年在渠江打渔,去年才修了新房,房子连在一起。

  将母亲背到江家后,叶玉全想回去再搬点东西转移。无奈洪水上涨太快,仅一两个小时就上升了1米多。

  此时邻居很多人也在陆续转移大件的冰箱和电视等。因留守的基本是老人和小孩,60岁的叶玉全顾不得鸡鸭鹅了,邻居们都团聚起来,先转移小孩和岁数大的老人,然后搬些值钱的电器。

  从18日早上到19日上午8点,石子村10组有90多户人,只有两户家里没进水。而整个石子村近2000人的屋子全部被淹。

  叶玉全说,左邻右舍家里基本上都损失上万元,很多锅碗瓢盆和桌椅等都被冲走,放在家里的粮食也被冲走。田地里丰收在望的1500多公斤水稻和玉米,现在泡在洪水里几十个小时,肯定无望了。

  兄弟打渔船接人数十乡亲家里同吃住

  “这两天邻居们吃住全靠有江家几兄弟。”叶玉全说,眼看洪水上涨,大家转移不过来时,江子川立即将打渔船开来搬运,除了接人还要帮忙转移贵重的电器等。邻居江子武也将自己的打渔船拿出来,全力免费接送邻居们。

  “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尤其是老人们很多都不愿意转移。”记者联系上40多岁的江子川,双脚已经被洪水泡得发白的他尽管18日晚一夜没睡,声音依然洪亮,“邻居有困难了我们这些有劳力的人不帮,还有谁帮呢?”此时,江子川的家里也有半人深的洪水。

  江子川说,从18日中午开始,他和江子武的打渔船就一直没停息过,不停地帮忙转移。到晚上90多户人所住的地方成为洪水围困的孤岛后,他一夜都没睡着,有一些事先不愿意搬出来的老人,突然想走了,他还得连夜去帮忙把他们拉出来。

  房子淹了,吃饭成了问题。18日下午,江子川就接了十二三户共20多位邻居到自己家里来,隔壁哥哥江子影家里也是一二十位邻居。哥俩去年新修的房屋,屋顶都修了能装二三十挑水的大池子,洪水来临前蓄满了水,此时刚好派上用场。

  到昨日中午,江子川和哥哥江子影已为40多位邻居煮了3顿饭吃了。洪水来临前,弄了点蔬菜回来,家里还有腊肉。目前剩下的罐装液化气,至少还可以为大家供给两天吃的。“洪水没退,家不能回,大家吃了饭,晚上也将就在这里住。”

  “这么大的天灾,有难大家一起扛,都是住了好几代人的邻居了。”江子川的妻子李华说。

  到昨日下午7点,洪水已经在退却。江子川家的洪水退到了院坝里。叶玉全家的洪水还有近2米深。记者李罡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