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1”峰会引爆读者参与热情,热线电话火爆 如同夏季一声惊雷,华西都市报将携手新浪网举办“C21四川城市发展(2010)市(州)长峰会”的消息一出,迅速在四川乃至全国引起强烈震荡,社会各界给予强力关注。昨日,本报热线电话异常火爆,上百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读者在充分肯定本次峰会的同时,也提出大量好的建议,对峰会的召开寄予厚望。 学者刘斌夫:这是个优秀创意策划 刘斌夫是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学者,历任四川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非公有制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等,著有《中国城市走向》、《策划重庆策划四川》等专著。昨日上午,看了本报有关“C21”峰会的报道后,刘斌夫致电本报称,这是一个亮点齐聚的优秀创意策划,在西部大开发新10年战略推出之际召开这样一个峰会,对四川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推动四川城市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我十分关注和期待这次峰会。”刘斌夫说,现代经济的主干就是城市经济和城市群经济,四川应在发展特 大中心城市的同时,重点发展区域中心城市和小城市,而成渝城市群、四川21城群团、4大城市组团(即大成都、大川北、川中南、雅西攀)这几方面都应加强合作。 刘斌夫表示,对四川21个市(州)来说,这次峰会是一个他们展示各自核心竞争力和独特理念、发展模式的良好机会和高端平台,每个市(州)长应当好好利用,并通过这一平台找到城市之间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刘斌夫还建议,以“C21”峰会为起点,做好延伸工作,让影响进一步扩大,让四川21个市(州)组团(C21)参加国内国际商贸洽谈会,比如今年的西博会和“厦门98国际贸洽会”,提升21城市群团的品牌、招商引资,促进东南沿海城市的投资和产业向四川转移和升级。 专家叶渡林:此次峰会值得期待 主流媒体:表达关注和报道意愿 四川省社科院教育中心国际部部长叶渡林称,华西都市报在今年举办这样一个高端峰会可谓恰逢其时,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城市发展,首先是城市建设越来越引人关注,世界各国也都在纷纷举办类似的峰会。对四川而言,今年是西部大开发10周年,又是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关键之年。叶渡林说,他刚从新加坡回来,新加坡刚举办了一届世界城市峰会,新加坡总理都有出席。因此四川此次市长峰会值得期待。 “我希望这次峰会每个城市都应该拿出各自值得别人借鉴的方式、模式、经验等,要开一次务实的市长峰会。”叶渡林还建议,峰会参与的人应该再广泛一些,除了市(州)长、企业领袖等精英,也让城市各行各业的人参与其中,因为城市是每一个人共同建设的。经常到国外的叶渡林在吃住行三方面对四川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吃,要有规划,一个片区设一条街,固定在一栋楼做餐饮,找吃的很方便;住,社 区中心没有发挥出作用,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象征性地收取费用,办一些孩子培训班、老年活动班等;行,在交通方面应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增收拥堵费。 青羊区政协常委、秘书长郭子久称,他正在写一部名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中国模式》的书,自己也搜集了一些社区、城市建设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他表示对本次市长峰会特别期待,也会密切关注,同时想收集市长峰会的有关资料,以丰富他书中的内容。 市民侯先生在来电中建议,城市规划要高起点、大超前,不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造成太大的浪费;城市管理要突出人性化,不要动不动就罚款涨价,政府职能不能错位;公共场所要突出要公共资源的公共享用,公共资源应该反权于民;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内涵,不要一窝蜂地鼓励农民进城,让城市不堪重负。 “市长峰会”也引起了国内大量主流媒体的热切关注。昨日,国家工商联下属的《城市建设》杂志社、国家发改委的《中国经济导报》等媒体纷纷致电本报,表达关注和报道本次峰会的意愿。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城市人的付出和呵护,从一个城市的不同角度展现城市人的精神和智慧,而城市面貌、城市精神、城市环境、城市经济又往往会影响这个城市的人的素质、个性和幸福感。你对“C21”有何独到见解与建议?你对所生活的城市有什么感受与建议?你对四川未来城市发展有何愿景?你对自己的市(州)长有什么话要说?请拨打本报专为你开通的“C21”峰会热线电话(028)86969110,参与“我的城市我献策”的互动活动,畅所欲言,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庞山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