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浩野)昨日是传统节气入伏,上午7点15分,本应在8点开工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早早开业。 为抓紧伏天这个保健防病的好时机,一些市民一大早就到医院排队。敷贴、艾灸、针灸……一整天,治未病中心接待了300多名市民。 同样开展保健的成都中医名医馆及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也是人满为患,人数是平时的两三倍。 昨日上午10点,5岁半的王可嘉在爷爷奶奶的陪伴下来到治未病中心进行天灸,即穴位敷贴。王可嘉的爷爷很注重养生,每逢入伏、冬至等重要节点,都要带“一直有点哮喘”的孙女做保健。 把脉后,医生将已调好的药膏捏成小块,用胶布贴在王可嘉 背部的各个穴位上。一贴上胶布,她就开始哭鼻子了。黄先生说:“要贴3个小时,可能胶布贴得紧了,扯到皮肤不舒服。” 老人、上班族、小孩,一早上时间,就有超过200名病人前来。一般情况下,中心一天的接诊量为100人左右。 医生杨丽洁说:“三伏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适合‘冬病夏治’,也就是把人体的寒气逼出去。”所谓冬病,就是指呼吸道、消化系统疾病这些冬季易发疾病。 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平时只开展针灸、推拿等服务,昨天也专门针对入伏开展了敷贴服务。 中医名医馆也开展了“三伏贴”“三伏灸”的服务。馆长刘跃说,因为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所以在节气进行保健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