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成都市民鲁思在宽窄巷子一家店铺里买到两本封面上印有董存瑞炸碉堡事迹的笔记本,但上面“纯爷们”和“MAN”的字样让她很不满。她认为,这种创意简直是对革命先烈的一种侮辱,也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支持鲁思意见的大有人在,然而也有不少人与其意见相反,他们认为买这些东西无非就是为了娱乐,是一种消遣。(7月18日《天府早报》) 对于“英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解读,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理解。时代进步,观念改变,雷锋也不再是以往不食人间烟火的刻板形象,一些诸如雷锋也曾谈过恋爱、雷锋也是个时尚青年的故事也逐渐被发掘出来,这并没有颠覆雷锋在人们心目中的既有印象,反而因其更加有血有肉。 以血肉之躯舍身炸碉堡,以生命打通通往胜利的道路,有如此壮烈的牺牲精神的董存瑞,难道不是“纯爷们”吗?“纯爷们”、“MAN”表述下的董存瑞实现了与现代语境的对接,以前称之为“英雄”,现在的年轻人则称之为“纯爷们”,不同的只是表述,其中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实质却是相同的。他们是在以不同的话语形式,表达着对这种革命精神的崇敬。 现在的年轻人生活的年代离雷锋、董存瑞所处的年代越来越远,因此对英雄们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有区别。而这些英雄存在于书本、影视中的形象,也被塑造得与现实生活存在明显距离,描述他们的语言离现代生活中的语言也渐行渐远,在这种状况下去理解过去的英雄,必然面临种种困难。这恰恰说明,以现代语言描述、解读英雄确实是必要的。 担忧者所担心的并非“英雄”被替换为“纯爷们”的字面变化,而是这种词汇转换下可能出现的英雄精神的淡化乃至消失。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但是,语言只是载体,精神被淡化的危险绝不能迁怒于语言。否则,即使杜绝了“纯爷们”,也难以杜绝精神的淡化。而用现代语言对英雄进行全新的描述,挖掘英雄人物的现代意义,让他们的英雄精神在现代生活中仍然为人所崇敬并影响现代人的生活,才是留住英雄精神的最佳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