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2个月后,逐步在各小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并有望率先“分类立法”计在金色家园小区试点2个月后,成都将逐步在各小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市民按类倒垃圾,不仅可以免费领取垃圾桶、垃圾袋,还可以获得积分、礼物等物质激励。 昨日一早,家住成都市金色家园小区的甘明提着一大袋垃圾走出家门,准备买菜时顺便扔掉。不料,这袋垃圾却成了“烫手山芋”——每个单元楼下都站上了物管人员,垃圾桶也变成了4种。塑料、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每一种都必须按要求分类回收,52岁的甘大爷几乎看花了眼。 昨日,成都首次启动小区垃圾分类试点。市城管局副局长段海明说,目前北京已在600个社区试点垃圾分类,成都也将紧随其后。中心城区每天4200多吨的生活垃圾,有望实现“源头减量”,避免垃圾围城。预计在金色家园小区试点2个月后,成都将逐步在各小区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市民按类倒垃圾,不仅可以免费领取垃圾桶、垃圾袋,还可以获得积分、礼物等物质激励。各类垃圾将分别送往双流餐厨垃圾处理中心、龙泉卫生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 首次试点投资80万元推行垃圾分类 “作为成都第一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我们一年要投入80万元左右。”金色家园物管负责人琚军说,小区里设置了20多组一排4个的分类垃圾桶。同时,他们还改造了小区的垃圾站。新的垃圾篓也按照塑料、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等分为4类回收,再分别封闭运输到双流、龙泉等各类处理场,进行回收、填埋或焚烧。 一旦试点成功,政府还有望加大投入,统一在各小区免费安装分类垃圾桶、配备人员。 居民免费垃圾桶塑料袋配备入户 “没想到,这次试点还动了真格。”昨日,金色家园到楼下扔垃圾 的居民刘清说,小区给每家发放两个分类垃圾桶和多个垃圾袋,她每天很容易就把垃圾分好。 琚军说,为了让市民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常识,他们印发了指引手册,详细介绍分类知识和好处。在扔掉垃圾的方式上,也提醒市民应该将纸张叠放整齐、避免揉团;而需要焚烧处理的垃圾中,则不能投入塑料等物品。 定期打分认真分类可获礼品 垃圾分类能否真正执行?为提高居民积极性,小区除了免费发放垃圾桶和垃圾袋外,还将对居民定期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跟踪监督。 琚军说,他们设立了居民垃圾分类的奖励机制。他们以每栋楼的单元为对象,清运时定期查看分类情况。对于分类正确比例高、投放到位的单元,将赠送积分、集体激励。例如,市民获得20积分就可获得环保小盆栽,30积分则可获得50个降解垃圾袋,以及水杯、节能灯等礼品。同时,小区附近的干洗、餐饮、洗车折扣券也将发放给积极分类的住户。 为了让居民在分类垃圾回收中获得更多好处,小区还与一家资源回收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和大多数小区严禁“收荒匠”进入不同,这里将定期安排回收人员上门为居民服务,按市场价回收报纸、酒瓶等物品。 全市推广成都有望率先“分类立法” “通过垃圾分类,发达国家可以实现源头减量30%至50%。而成都还几乎没有源头减量概念。”市城管局副局长段海明说,成都中心城区每天产生4200多吨的生活垃圾,已经造成严重的环境负担。通过填埋、焚烧等方式,并不能完全理想处理。同时,垃圾中的许多可用物品,也被一起浪费掉了。目前,他们准备借鉴北京经验,在各新建小区率先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其中,餐厨垃圾将流向双流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将先到达垃圾中转站,可回收垃圾通过可回收垃圾分拣中心进入各类资源回收企业,其他垃圾则进入卫生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发电厂;对于大家都关注的有毒有害垃圾则进入医废处置中心焚烧。 2010年到2012年,成都市将选取8个小区进行试点;2015年,中心城区10%~20%、其他区(市)县5%~10%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2016年到2025年,中心城区最终将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率达50%,资源回收率达25%。 目前,市城管局已经向成都市人大提交报告,建议尽早对垃圾分类回收进行立法,保障实施效果。一旦完成垃圾分类立法,成都将开全国先河。除了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外,今后街面垃圾桶也将全面分类,全市3万多只垃圾桶将全部升级。 记者王丹实习生李希西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