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19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19日 ] -- 成都 -- 版次:[ 018 ]
洗发水5元钱1斤 买卖都是回忆
2010-07-19
陈建平自制的洗发液

  “长梭梭的是皂角,圆咚咚的是油烷子,还有木槿花、老姜、当归、菌灵芝,这些熬来洗头发最好了。”昨天,在新都区的集市上,摊主陈建平指着面前的一大堆材料,向买主详细介绍着自制洗发水的材料。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陈家人熬了近20年的洗发水。每逢成都周边赶场、办庙会,陈建平就和妻子一起到集市上摆摊叫卖。如今熬制的配方换了10多次,对于陈家人和买主而言,5元钱一斤的洗发水,已经成了一份值得珍藏的回忆。

  走了九区十二县卖了近20年

  “昨天赶天回镇,今天赶新都,5元钱一斤,薄利多销才好攒买主。”陈建平家的洗发水,在成都周边的集市上小有名气。

  10多年来,除了过年和下雨,陈家夫妇都会准时出现在赶场集市上。如今他们已经走遍了成都九区十二县。

  “每年收药都要收1个月,大多数材料只有山上才有。”每逢秋末,陈建平就会捆上几口大麻袋,到四川各地的山上,购买材料。

  如今生意越来越好,陈家每年收的材料都要堆半间屋,夫妇俩每天早上5点出门赶场,下午回家熬浆,靠着这个洗发水小作坊,陈建平夫妇养活了一家人。

  老手艺新配方妻子头发是试验品

  “最开始熬,只有皂角、芦荟、油烷子几种材料,洗了头发都梳不开。”妻子贺小兰说,陈建平刚开始熬洗发水时,只有三四种材料,洗后头发卷成一团。

  那段时间,她都不好意思送给邻居,这些年改了十几次配方,才熬成现在这个样子。

  为了改进配方,陈建平让妻子留了一米多的长头发,每次增加材料,都会让她先试一试。

  现在陈家的洗发水,熬一锅就要加10多味药,而妻子的头发也越洗越漂亮。

  “冬夏配方都不同,老姜冬天加,苦莲子夏天加,这都是我

  找老人们问出来的。”陈建平说,小时候,他家附近的老人,都会自己熬洗发水。

  他的手艺也是奶奶教的,但是在老一辈人口中有十几种材料不同的配方。

  口耳相传的老生意买卖都是回忆

  “煮皂角洗头发,现在只有他们一家在卖了。他们做了十多年,我就买了十多年。”任婆婆是个老买主,今年已经70多岁了,对于她而言,陈家的洗发水,除了好用,更多的是一份回忆。

  “那时候,挑子一喊,小门打开,一次就要买好几斤,加了水洗头发洗澡都可以用。”在场的老人们都记得,当年成都大街小巷挑担卖皂角粉的商贩。

  每次叫喊声传到巷子口,院后小门打开,主妇们就拿着口袋出来了。

  买回家后,自己再加药熬制,几斤皂角粉可供全家人用上好几个月。

  这些年来,都是靠着老买主们口耳相传,来买洗发水的人越来越多,但陈建平还是固守着薄利多销的老观念,每斤洗发水的毛利只有1块钱。陈建平说,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买主们来说,这都已成为一份值得珍藏的回忆。记者肖翔摄影吕甲报料人刘先生线索奖:80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