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区捡瓦为生的人有100多个,现在可能就只剩下我们2个人了。”50多岁的黄长龙、黄长虎兄弟俩干捡瓦这个行当已近20年。如今,成都的瓦房越来越少,早前走街串巷找生意的捡瓦大军也不见了身影。 “现在生意还算中平,但是地方是越来越少了。”昨天黄家兄弟带着新请的两名工人,在昭忠祠街上给民房捡瓦补漏。黄长龙说,现在除了在龙王庙正街、北书院街做生意外,市区里其他地方的生意已经越来越少了。 捡瓦时吼一声一次要修半条街 长梯、钝斧、撬板钉,上世纪80年代,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这些捡瓦匠。捡瓦匠一到主家门前,把长梯架在屋檐上,高呼一声“捡瓦喽”,等到左邻右舍把街沿上的桌子板凳收进堂屋,就手持钝斧慢步上梯。主家赶忙扯起绳子,围个方块,一家老小在街对面摆几张藤椅,施工就开始了。 “一到夏天,生意好得很,出工少说都要修半条街。”那时成都的房子,大多都是人字形的小青瓦房,屋瓦相接连成一片,往往是一家捡瓦,半条街都要跟着补漏。黄长龙说,常常第一个主家前脚刚走,邻居后脚就找上门了,一旦出工就要修半条街的房子。 力气活有门道手艺跟着人变老 “看起来就是下力气,不学都会,但是要靠这个赚钱,里面很有些门道,没三四年经验还真不行。”黄长虎说,那时成都住瓦房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捡瓦,但是真正大修补漏时,还要靠他们这些专业人士。而对下力气的捡瓦匠来说,手艺都是靠着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黄长龙说,如今老房子越来越少,同行们都放了手艺转了行,找人交流也越来越难,手艺也跟着人变老了,现在的两个徒弟也已打算转行了。 与老街结缘捡瓦辛苦但有乐趣 “他们兄弟两个,在附近捡了10多年瓦,这两条街上的人都是老顾客了。”说起黄家兄弟,昭宗祠街和北书院街上的人都很熟悉。 “要说乐趣,就是给考究的老宅子捡瓦,从瓦当到梁柱都是旧物,在我们这行,能捡上几间这样的房子,也算是一份荣幸了。”黄长龙说,干捡瓦这行,不论冬夏,都在房顶上走,虽然辛苦,但是乐趣很多。 记者肖翔摄影刘亮报料人刘先生线索奖:8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