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北半球发起了“高烧”,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等地,气温连创今年新高,北京最高温度达到了40摄氏度,四川盆地也迎来了连续几日的“桑拿天”,闷热、心慌、被晒伤,诸多夏日防晒、防暑问题被推上了健康“舞台”。为此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魏鸣,针对驾车族、高空作业人员、上班族三类人群。 □相关新闻 中暑了怎么办? 眼前一黑,晕倒在地,面色苍白,虚脱休克,在这个时候,掐人中,捏虎口,拨打120,在医生没来时,只要掌握一些健康知识,其实你也可以充当一名“急救员”。 1、将中暑者立即移到阴凉、通风地方,脱离中暑环境。 2、让中暑者口服淡盐水或含盐清凉饮料,补充盐分、水分,缓减中暑症状。 3、按摩中暑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4、重度中暑者,可在颈部、腋窝、腹股沟擦酒精或放置冰袋(冰冻矿泉水)降温。 5、为中暑者饮中药,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搽风油精、清凉油等。 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使用电风扇、空调降低所处环境的温度,温差不宜太大。 7、呼吸不好,体温太高,血压高,脉搏快,昏迷,抽搐者立即送医院治疗。(樊娟) 高温下的“热”镜头之驾车族 刚买了新车的余女士对夏日驾车很有感受:“特别是刚上车那一会儿,车里又闷又热,椅子、方向盘滚烫,很容易灼伤皮肤,坐都不敢坐,空调、窗子、车门统统打开,要开上五分钟以上才能勉强上车。此外,防晒也成问题,最近发现自己的皮肤同往几年相比,晒黑了很多, 涂了防晒霜也“在劫难逃”被晒黑的宿命。 专家支招:“桑拿天”避免动怒,注意全方位防晒 气温升高,天气闷热,心情烦躁,开车族除了要避免这些易怒现象外,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才能让行车更安全。魏主任说:“开车族最好能带上墨 镜,涂上防晒霜,或在车内备件长袖透风衣服,为防晒和安全做足功课。车内准备一些风油精、清凉油等醒脑物品;停车最好能到阴凉地方,避免太阳直射,缓解车内温度,也可用遮光板或反光板遮挡车窗,减少热量。车内保持环境阴凉通风,开窗或开空调,降低温度,保持清凉。 高温下的“热”镜头之高空作业人员 在成都某公地施工的王师傅也有烦恼:“工地上没什么东西遮挡太阳光(紫外线),加上湿气大,闷热难耐,很容易头晕,提不起精神,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有时皮肤还有 脱皮的现象。” 专家支招:多喝水,保证睡 眠 高空作业的人群属于高风险人群,出汗量大,一定要补充充足的水分或者有条件能饮用 一些淡盐水,尽量避免正午时外出,和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穿着不过于裸露,多吃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备一些藿香正气液、人丹等在身上,防止中暑。 高温下的“热”镜头之上班族 小敏在电视台做记者,每天都会出行采访,总是汗流浃背,“这个天气,真是冷热交加,室内空调一开,全身凉爽,一到室外采访,就是热浪袭击,每天经历这样的一冷一热好几次,人都虚脱了。”小敏说自己像个孙悟空,天天挠这里,挠那里,脸上都被抓伤了几块,口舌无味,虚汗不断,随时有即将大病 一场的可能。 专家支招:备瓶保湿喷雾,皮肤发痒切忌抓挠 魏主任说,上班族“一冷一热”特别容易中暑、感冒。外出时一定要选择阴凉地方,避免太阳直射,出门带把防晒伞,涂上防晒霜,女孩子身上有一些保湿喷雾剂,除了美容保湿,也可暂时降低人体体表温度,带 一些淡盐水或含盐清凉的饮品在身上,帮助补充因排汗流失的盐分,平时吃一些维生素丰富的清淡食物,包里备一些藿香正气液、清凉油等防暑应急物品。如有皮肤灼伤或被晒后皮肤发痒等现象,不排除日光性皮炎的可能,切忌抓挠,及时到医院就诊。 (樊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