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位于红牌楼板块的“摩尔国际汽车文化商贸城”售楼部看到,最近下单的频率明显比之前大幅增长。“过去是周边的人下手的多,现在有很多其他区域的人也来购买。”一置业顾问还神秘地向记者透露,“最近大户下单比以前更多了。”他们口中的“大户”一般是指购入量大的投资客。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大户”纷纷出手呢?记者对此作了采访。 产业转移带动投资信心 陈先生是做生资生意的,与汽车行业看似不大搭边,但陈非常看好红牌楼未来的商业发展。他告诉记者,多年以前,他曾经在城西的某生资市场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铺以及楼上面积相当于商住一体的住宅楼。当时价格仅为4000多元/平方米。“现在4万一平方米也不一定买得到。当时就有说法,政府要有序地规划这一片市场。” 此次,成都市商务局宣布:成都5年内,八大商品市场调整调迁的消息被业内视为成都近年来最大的“商业动作”。该动作意味不仅是八个市场的调迁,更是成都产业转移和升级的序幕。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红牌楼的汽车产业。 成都武侯区商务局局长卓锋表示,在2015年前,红牌楼原有汽配商城将搬迁至龙泉驿区西河镇的“龙泉九峰国际汽配商城”,该国际汽配商城占地450亩。产业转移规划年限至2015年。其中汽车、汽配市场将逐步向龙泉驿、双流等区域搬迁。 “汽车的高端板块”这显然是成都 产业转移和升级运动中,对于红牌楼的一次崭新定位,难怪不少从事高端汽车用品的供应商已经潮涌红牌楼,敏锐的他们已经嗅到了这一轮产业转移中,红牌楼将迎接的是由“低”向“高”转变的机遇。而政府发展产业的决心,也势必成为投资客们下单的信心。 汽车商贸城的“战略性进入” 据记者了解,与区域未来的高端汽车营销中心、结算中心、配送中心相匹配的项目已经落户红牌楼。在红牌楼板块内,首个以汽车为主题的商贸城——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占地400亩的“摩尔国际汽车文化商贸城”正在紧张的建设中。 多年从事汽车产业的该项目负责人认为,“摩尔国际汽车文化商贸城”不但是成都市首个汽车文化主题的商贸城,即使在全国也独树一帜。去年11月成都市发改委联合市汽车产业推进办发布了成都汽车工业投资信息。据其通报,到2010年,成都市将初步形成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聚集区、以“成都汽车工业园”和“成都汽车文化及商贸中 心”为主要载体的汽车产业集群,力争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汽车文化商贸城的业态布局与过去的汽配城完全是两个概念。汽车文化商贸城集合了商务办公、会议中心、电子商务、酒店、餐饮、仓储和现代物流功能等功能,是过去仅仅以交易为目的的汽配市场无法比拟的。 有了这些保证,许多来自全国的商家也纷纷开始关注这里,如北京雅森国际、广东、北京、浙江等省汽车用品行业协会、广州市唯喜汽车用品有限公司、深圳欧华电子有限公司、广州歌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不久前分别组团来考察。 旧商机+新升级,红牌楼保险上足 记者在武侯区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初以来,武侯区就提出了建设“商务高地·宜居武侯”的发展战略定位,努力将武侯建设成为“区域现代化水平最高、经济发展方式最佳、社会和谐环境最优”的一流创新型现代化强区。区政府按“西部第一、全国一流”标准,努力打造五大产业功能区,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将建成以红牌楼、晋阳区域为核心的 现代商贸业聚集区,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流通等产业。 对于红牌楼过去的老市场,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金泉认为,现金交易的低端的批发市场效率低下,其形态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不但影响城市交通、市场秩序、生活环境、社会治安和城市管理,且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不足因素都将缩短商圈的寿命。 而以提档升级为主的红牌楼商圈是将商圈内的汽车汽配产业整体转移到龙泉驿区。而腾出的空间将用于发展现代商务商贸业,突出沿川藏路的“轴线经济带”,形成“大型商业与现代零售相结合、居住和商务融为一体”的新经济格局。所延续的汽车产业也是高端汽车营销中心、结算中心、配送中心等为主的汽车文化商贸城。 “旧商机+新升级”配搭让担心市场调迁后,也已成型的商气也跑了投资者和汽车从业者们也有了保险。红牌楼还是那个熙来攘往的红牌楼,而变化的是更多现代商业模式如汽车文化商贸城等的落户,让人们有更多的商业体验,拉动新的消费。 记者张杨摄影吕甲 新闻背景 上周,本报《商动成都》系列报道之一——《红牌楼:5年后成为高端汽车销售中心》刊发后,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前,关于红牌楼地区汽车行业的有关或留或拆的传闻也有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回应。尤其是从事汽车以及其相关行业的人更是纷纷打进本报热线详细询问有关情况,一些敏锐的投资客也迅速地向红牌楼板块集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