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北京发布首批50个典型国家的信用等级。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的国家主权信用风险信息。 大公国家风险部总经理林文杰说,50个国家分布于全球五大洲,欧洲二十国、亚洲十七国、北美两国、南美六国、非洲三国和大洋洲两国,5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90%。 在发布会上,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大公对中、美、英、法、德等主要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大公对中国国家信用评级为本币AA+、外币AAA;美国评级为本币AA、外币AA;英国和法国的本币和外币均为AA-;德国本币和外币均为AA+。 记者同时注意到,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等三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分别是A1、A+和AA-;而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评级则均为AAA;对日本评级分别为AA2、 AA和AA-。 对比发现,在对中、美、英、法、德等国家信用等级的评价上,大公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从大公的国家信用级别与美国三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的比较分析,明显地反映出在不同评级理念指导下对具体国家偿债能力在判断上的不同。”出席发布会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管局原副局长魏本华告诉记者。 专家认为,大公发布首批50国家信用评级报告,表明中国独立评级机构开始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这对维护我国金融主权、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重构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将改变长期以来由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国际评级话语权的格局;另一方面,也将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获得合理的金融定价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据《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