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要闻/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1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13日 ] -- 要闻/华西评论 -- 版次:[ 006 ]
十几个“婆婆”摊派任务 如今社区可以“说不”
2010-07-13

  成都市锦江区组建社区公共服务站,初步构建起社区居民“15分钟公共服务圈”

  ■试点的核心就是“斩断伸向社区的手”: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包括街道办事处)不再允许开个工作会议就把工作任务下派给街道办,街道办又以同样的形式,将工作派给社区。

  ■锦江区委副书记张松说,我们就是要斩断各个部门伸向社区的手,不惜代价,破冰改革,让社区真正成为为居民服务的机构。

  7月初,成都市锦江区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了最新一项社区工作准入审批,同意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站向城乡居民发放社会保险卡,并按参保人员每人1元的标准给予经费补助。这项决定,当即就让锦江区社工委书记刘彬笑逐颜开:社区干部们跑断腿,白做活,还不能说半个“不”字的时代就此画上了句号;一个社区工作

  准入,办事付费的新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挂十几个牌子“万金油”社区弊病多

  “社区干部最可怜,任人使唤没尊严,主管部门一句话,穿巷入户跑断腿。”刘彬笑着告诉记者,虽然社区工作人员编的打油诗有点自嘲的味道,但也道出了社区干部的苦衷: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工作,都要部署给街道办事处;而街道办事处要完成这些工作,就将深入社区。因此,各个职能部门凡是要深入社区开展工作,均在社区挂个牌子,虽然方便了社区居民办事,但却苦了社区干部。

  “之前,我们好像就是‘万金油’,啥子工作都在做。”莲新街道办一位社区干部告诉记者。有时,办一件事,要在十几幢居民楼里跑上跑下,累得不成样子,办的事情还不一定能成功,不改革那的确是日子难过。

  破冰试点斩断伸向社区的手

  “社区啥子都在管,啥子都没管好这种现象,我们也发现了。”锦江区委副书记张松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锦江区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工作就应运而生。我们就是要斩断各

  个部门伸向社区的手,不惜代价,破冰改革,让社区真正成为为居民服务的机构。

  张松透露,2008年10月,锦江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意见》,按照“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政社分开、职能归位、多元互动、强化自治”的基本原则,在河滨社区、红砂社区开展了社区治理机制改革试点。试点的核心就是“斩断伸向社区的手”: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包括街道办事处)不再允许开个工作会议就把工作任务下派给街道办,街道办又以同样的形式,将工作派给社区。改革取得成效后,从2009年3月起在全区所有街道和社区开始全面推行改革,获得了广泛的成功。

  发放社保卡不靠命令靠“报酬”

  “我们马上就要忙起来了,要深入居民小区发放社保卡了。”锦江区春熙路街办社区公共服务站工作人员罗瑗告诉记者:听说这次与往次不一样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会再开一个会议把任务摊下来,就由我们去跑腿了。而是通过报酬补助的形式请我们去办事情了。

  锦江区社工委书记刘彬则透露:到目前为止,全锦江区参保人数已经达111137人,要在2010年完成

  向这么多人发放社保卡,全部要上门进户服务,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肯定不能仅靠开会的形式来保障完成了。因此,区政府常务会议就同意通过各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站来开展此项工作,政府按参保人员每人1元的标准给社区公共服务站安排经费补助,作为劳动报酬。

  政社分离摊派任务社区可“说不”

  “我们改革的核心就是实行政社职能彻底分离。”锦江区政府副区长邹燕告诉记者:锦江区创新性地将原来由社区居委会承担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全部予以剥离,交由社区公共服务站来承担,使社区居委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落实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决事项,组织居民自治等工作,实现了社区居委会职能归位。

  “改革之初,有的部门仍然通过以前的方式向我们摊派任务,我当场就理直气壮地拒绝了。”龙舟街道办事处河滨社区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不跑没有由来的腿,不做不属于自己的事情,现在专心地与居民们打交道,办实事,老百姓都很喜欢我们社区干部。

  多项并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锦江区如此多居民,如何才能让社区干部服务到位?锦江区社工委书记刘彬告诉记者,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并举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组建公共服务网络。根据社区人口和地域面积等因素,组建了28个社区公共服务站。社区公共服务站作为街道办事处在社区专门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工作平台,能办理与社区居民民生事务息息相关的劳动保障、社会救助、计生、残疾、教育等14个部门的6大类50项服务事项,初步构建起社区居民“15分钟公共服务圈”,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全覆盖。

  二是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全区统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的临聘人员以及高校毕业生中,组织了两次公开招聘,共择优聘用了近300人,并要求各街道办事处也下派100余名干部充实到社区公共服务站,建立了一支共计400余人的社区公共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队伍。

  三是建立一套规范化建设标准。从硬件方面对场地面积、标识、内部环境等进行了统一规范,从软件方面要求各社区公共服务站必须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一闪性告知制等制度,并实行“上门服务”、“全程代办服务”和“一站式服务”。

  记者杨东摄影雷远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