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版:华西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8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8日 ] -- 华西评论 -- 版次:[ 015 ]
道德模糊时需权威表态
2010-07-08

  □乾羽(江苏教师)

  近期有部分网游企业,邀请因不雅照片或视频而受网民关注的女艺人代言或参与网游宣传活动。文化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彻底禁止类似行为,制止低俗营销行为。(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22版)

  在市场经济社会和大众传播时代,话题哪怕是负面话题也意味着关注度,意味着超高人气。从营销角度看,这种代言的效果可能是明显的。

  问题是,请那些身处负面话题漩涡的名人代言,在营销成功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示范性。这些负面影响商家可以不考虑,但社会却必须面对。当话题人物出现之后,不同的观点就会形成交锋,这种交锋所带来的争议性成了话题人物的“魅力”所在。

  此时,人们期待着权威的观点可以表态,以让他们弄明白到底什么是应该坚守的道德底线。这种观点交流中,有时人们需要外部的意见去加深自己的认识。

  事实上,话题人物本身的价值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他们也没什么过人的能力,其传播价值就体现在对舆论的冲击上。但是,在现实中公众的想法不会如此深刻,他们总是简单地从收益回报上看话题人物行为的恰当与否。因此,当道德模糊时,需要有关部门及时地表态,告诉人们很多标准还是存在的,很多价值和道德还是该坚守的。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