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资深评论员) 河北大名去年曾因用了50年的“最破县府办公楼”而成舆论焦点,近来它再次引人关注。因为该县县委书记王晓桦主动“捆住”自己的手,发起了“县委书记限制自己的权力”的改革。对于这种“自缚其手”,王晓桦坦陈“我是在保护自己”。(7月7日《中国青年报》) 看惯了某些官员竭力为自己扩权,权力小就放大权力,没有权力就创造权力——这种自我限权的一把手,还真的太少见了。王晓桦说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听起来似乎有点儿矫情,其实一点儿也不矫情:失去的是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力,得到的却是免于腐败诱惑的安全感。 如今不少地方说得比较多的一个词是“保护领导干部”——可既给官员这么大的权力,又让其权力不受有效约束,这无异于把他们往腐败的火坑里推。权力有多大,诱惑就有多大,那么大的腐败诱惑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用道德去抵制,这太难了。西哲有云,要毁灭一个人,就给他无法无天的权力——这实在是至理名言。许多官员都对限制权力有一种强烈的反感和排斥,其实,这才是对官员最大的保护。 这也是王晓桦“我是在保护自己”的意思所在。“一把手说了算”隐藏着高度的腐败危险,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腐败的泥淖。限制这种权力,就是一种自我救赎。人事任命上某位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他就容易被金钱击倒,摆在面前的诱惑很难抵制。可将这种权力让渡给民主测评和民主投票后,领导就很难借助这种权力去寻租了。 王晓桦是一个清醒的官员,他明知道那种绝对的权力可能毁灭自己,也知道自己可能抵制不了诱惑,为了防止自己误入歧途,他选择了绑住自己的双手,让诱惑对自己无能为力。众目睽睽之下,权力分散在民众手中,想腐败很难。 可惜官场保持这种清醒的人并不太多,反而安享“一把手说了算”带来的权力快感,自得于那种众星捧月、唯我独尊的颠峰感觉,缺乏危机意识的官员大有人在。 有些人落马后才痛哭流涕地抱怨:是不受监督的权力害了自己,使自己未能抵制巨大的诱惑。比如海南贪官陈小涛近来就忏悔说:如果组织上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就好了,就不会在犯罪道路上走得这么远。官员显然不能只在落马时才意识到监督的保护功能,在日常改革中就该自觉将自己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自缚住权力。而王晓桦为官场树立了一个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