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交委交通行政执法总队为30家重点企业对接执法人员 如今,不论是市区的野的,还是跑长途、旅游的非法营运大巴车,几乎都是下线车或报废车。由于掌握不到企业报废车的第一手资料,给交通执法带来了一定难度。 记者昨日了解到,成都市交委交通行政执法总队首次召集了30家交通重点企业,每一家企业都对接了一名执法队员。“企业一旦有报废车,立刻通知我们,我们将从报废那一刻开始盯紧这辆车的去处。”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说,减少了报废车和下线车的流出,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野的队伍扩大。 对接企业执法队派出25名执法人员 执法总队总队长张丛贵说,多年来,虽然执法总队从未懈怠过打击野的,但野的数量在减少的同时,也有不少“新野的”诞生,而这些车大多都是来源于下线车或报废车,“在总结多年执法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意识到与各交通企业加强联系的重要性。” 为此,执法总队在梳理成都交通企业后,确定了首批30家重点企 业,建立企业人联系制度。记者在名单上看到,30家企业包括了出租车公司、驾校、长途运输、客运站、高速公路公司、公交公司、旅游运输等各个方面的企业。张丛贵说,执法队抽出了25名业务骨干与这些企业对接。对接后,执法队员不仅要全面了解企业车辆的运输情况,通过企业及时准确掌握非法营运信息,还要对驾驶员进行政策宣传以及相关法规的讲解,协调交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矛盾,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疏通缓解矛盾等。 紧盯流程报废车或下线车按时退休 张丛贵举例说,一些旅游班线车,与旅游公司签订的合约已到期,但车主不解除挂靠手续,继续上路经营,有的旅游车已经报废,车辆零部件陈旧,车况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却仍然运营在各大旅游线路 上。由于旅游专车的路线跨度大、活动范围广,这类非法营运活动加大了交委执法的难度,成了执法的盲点。 昨日,记者采访几家客运站时,几个负责人都告诉记者,的确有人经常向客运站打听有没有下线车和报废车,其中还有不少是外地人。“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后,我们可以有效遏制报废车下线车流向社会。”张丛贵说,执法人员可从企业及时获得营运车辆的相关资料,掌握到车辆的运输年限后,就可以盯紧即将报废和下线的车,随时追查车辆的去处。 随时联系“野的”跑班线将变困难 由于野的非法营运活动猖獗,公路运输企业上座率受到不小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执法人员对接,有效打击班线野的。”一家运输企业 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事长途运输的野的其实也在观察线路动态,哪条线路客源好就跑哪条。从前年起,该企业就主动联系上交委执法总队,协助执法人员打击非法营运车。 “我们的驾驶员肯定能第一时间发现哪些线路的野的车开始多起来。”该负责人说,一旦发现后,他们马上告诉执法总队,通过两年的合作,打击了不少野的,长途车也提高了上座率。 对此,张丛贵说,运输公司肯定能敏锐地嗅到野的的活动情况,有了联系人制度后,运输公司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对接的执法队员,再由队员上报,“在执法队员人力有限的情况下,减少了我们很大一部分前期摸底的工作量。”他说,首批企业确定联系人将作为一个试点,今后将根据情况和更多的企业建立对接。 记者朱丹实习记者刘美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