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版:世界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3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3日 ] -- 世界杯 -- 版次:[ 010 ]
二十年后充好汉
2010-07-03

  前哨观察

  吴策力

  专栏

  二十年后充好汉

  阿根廷和德国的四分之一决赛场外提前开战,马拉多纳旧事重提。他说,1990年世界杯决赛德国借助黑哨而夺冠。听到这句话,想不笑都难。

  1986年阿根廷队是支精妙的球队,4年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小组赛首战喀麦隆付出红牌两人的代价,1比0击败阿根廷。后者拼了老命,才踉踉跄跄出线。八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对阵巴西,卡雷卡、阿莱芒等人将他们压在半场一阵猛攻,多亏马拉多纳一次传球解决问题,算是“爆冷”;四分之一决赛阿根廷多一人打满120分钟,双方上演了最烂的点球大战,迭戈本人踢飞点球,但对手更差,阿根廷3比2击败南斯拉夫。半决赛阿根廷依然死缠烂打,踢足120分钟和意大利互射点球,意大利前锋萨雷纳踢飞,阿根廷和德国4年后决赛再聚首。

  了解这条决赛之路,很容易知道1990年的阿根廷队实际是很烂的,而且很功利。功利不是错,进攻基本靠“偷”,偷得着还是门艺术。但如果不承认功利出身,还要装豪气,说对方借助裁判夺冠,这就有点混淆视听了。那场决赛比拉尔多凑足一个主力阵容都不容易,阿根廷全场防守,德国机会无数。确切地说,在那个点球之外,阿根廷在禁区内更严重的犯规还有两次。我觉得马拉多纳应该这样说,德国人踢球是很烂的,像这样的半支阿根廷队,打了半天才用一个点球分出胜负。

  世界上的事情,怕就怕认真。迭戈是认真的,那场比赛之后他哭了。阿迷认为,即便没有4年前的上帝之手,随后连过数人的世纪之球也说明他们有击败对方的实力。实力是一回事,有一个球来自手球这是无可辩驳的——而且最后的比分就是2比1。为了追求胜利,他可以不顾一切。1990年胜利擦肩而过,找借口也是不顾一切的:马拉多纳并不担心有人说他有“被害”幻想症,因为知道那场比赛具体过程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他活得足够长,等和他同时代的人都死光了,甚至可以著书立说,表明1990年的决赛没有德国人参加。

  相形之下,克鲁伊夫和邓加吵嘴还比较现实。这两天克鲁伊夫说邓加的巴西太难看,邓加说老子难看你就不要看,一天到晚蹭票看球还说难看,拿起筷子吃饭,放下筷子骂娘。我喜欢这样的对话,克鲁伊夫如果做巴西主教练,第一原则也肯定是赢球而不是踢得潇洒。尤其在荷兰对巴西之前说邓加难看,带有一定的激将法色彩。说他“难看”,其实他觉得无所谓。邓加做球员的时候一直干脏活,本来就没有潇洒过。

  你将永远无法战胜一个纯SB,因为他总是会将你的智商拉至和他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击败你。迭戈的“黑哨说”,就不能和他认真了。否则,双方最后会很低级地相互问候先人,污言秽语,即便转述都要遭天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