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版:世界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日 ] -- 世界杯 -- 版次:[ 006 ]
荒谬,以公平的名义
2010-07-02

  披着公平外衣的荒谬,应是一种极端的荒谬。足球赛场上,这样的荒谬时常上演,人们却无可奈何地屈服于它的淫威。

  世界杯每场比赛前,第一个进场的是那面国际足联大旗,上书“公平竞赛”一行英文。但在比赛开始后,“公平”这个概念有时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于是,英格兰队打进德国队球门一个好球,但裁判说没进;阿根廷队球员在越位位置打进墨西哥队一球,裁判说进了……

  裁判其实不是“混蛋”,而是可怜的受害者。最出名的受害者当属瑞典人弗里斯克。他是2005年欧洲冠军联赛巴塞罗那队主场与切尔西队比赛的主裁判,赛后切尔西队主教练穆里尼奥指责他偏袒主队。随后,弗里斯克收到了大量死亡威胁。无奈,他只好退役以求自保。

  一些错误本可避免,但为什么国际足联却无动于衷?对此,坊间流行两种“阴谋理论”。其一:热点论。任何误判都会引起争议,因而成为媒体热点,故能保证足球占据媒体焦点,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其二是假球说。意甲巴勒莫俱乐部主席赞帕里尼说:“如果引进了‘电子裁判’,那裁判就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操纵比赛了。”

  足球因其高度商业化而不再单纯,每场比赛的背后或许会有多种利益势力的较量,因此,人们也就不必惊讶各种“阴谋理论”滋生。也正因如此,国际足联是否会“科技升级”裁判,现在还难下定论。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