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洪水暴露了长江大堤防线之疾。而这一次的江西抚州,唱凯堤的决堤却让中小河流失治的问题摆上台面。 多次决口的历史 江西抚州唱凯堤修于1936年,是临川也是抚州市最大的圩堤。大堤建成初期,仅能防御8年一遇的洪水。建成后历史上经常决口,其中以1982年最为严重。1989年至1997年,当地政府组织大型维修加固。1998年6月23日,唱凯堤再次出现严重险情,东乡河段多次发生漫顶。 1998年特大洪水之后,当地加大了唱凯堤除险加固工作力度,至2009年,唱凯堤整治工程已先后进行6期。“设计标准为抗20年一遇洪水。”原抚州市抚河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长杨龙水说,但很多防洪工程并未按设计方案执行到位。 “现在的唱凯堤可谓‘千疮百孔’,治好了这里,那里的问题又暴露了出来。”杨龙水说,目前唱凯堤全段仍有95处险滩,其中三类险段有10处,二类险段有30处,一类险段有50处。目前,“唱凯堤仍有三分之二的堤段没有加固。” 资金的缺口 根据《江西省河道管理条例》规定,河道堤防的防汛维修费,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担。属地方财政负担的,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河道整治和建设工程所需资金除国家安排的部分资金外,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和个人合理负担。 按上述规定,唱凯堤维修经费,除了中央财政下拨资金外,当地基层政府应该相应提供配套资金。但杨龙水说,最近两期配套资金并未落实到位。根据杨龙水提供的资料,第5期唱凯堤维修工程,中央下拨资金500万,要求地方配套资金200万,但最终并未落实。第6期工程,也是最近一期工程,2009年,中央下拨专项资金450万元,要求地方自筹资金450万元,总计900万元,用于唱凯堤险滩除险加固。中央财政拨款已到位,但资方配套资金并未到位。 水利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程晓陶认为,目前大江大河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将山洪治理、中小河流整治纳入日程。但中小河流问题,可能并非短期内能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据《中国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