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郁郁葱葱的园林,到充满朗朗笑声的课堂;从散发着淡淡香水味的女市长学员,到回答尖锐问题时的沉着冷静……中央党校符合人们的想象,又超出人们的想象。
上世纪80年代,中央党校还是一个在地图上没有标识,用查号台查不出电话号码的保密单位。在中国共产党庆祝建党89周年的前一天,中共中央党校首次邀请36家中外媒体的66名记者走进校园,零距离“窥探”这个培养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从郁郁葱葱的园林,到充满朗朗笑声的课堂;从散发着淡淡香水味的女市长学员,到回答尖锐问题时的沉着冷静……中央党校符合人们的想象,又超出人们的想象。
校园耳边响起《雪绒花》
走进中央党校中心区,高大的树木围绕着喷泉,一曲舒缓的《雪绒花》在耳边响起,让人们的心在燥热的天气中渐渐安静下来。
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张忠军介绍说,中央党校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五点起都会播放一个小时的音乐,让学员们在下课后可以在校园里放松地散步、思考。
在6月29日中央党校举行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说:“作为一个人,一生当中要有一定的时间来‘踱方步’,思考自己走过的路程当中的正误得失,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一个学员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课堂全部配备投影仪教学
党校的综合楼是党校教学最为集中的地方,一共有8个教室,10个研讨室,还有一个大报告厅。教室格局与大学里的阶梯式教室一般,但不是黑板教学,都是投影仪教学。
记者们被允许进入中青一班学员“系统思想与创新能力”课程进行了短
暂旁听。这个班的学员是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政府的地厅级干部,也是省部级后备干部,给他们上课的是哲学教研部的教授李建华。
记者们进去的时候,李建华正讲到“单向作用管理结构的弊病”。一个很枯燥的问题他旁征博引,讲到古代例子的时候他用说书人的声腔,抑扬顿挫;还把李云龙的故事引了进来,频频让学员爆笑。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说:“我们在教员讲课上推行竞争机制,谁讲得好,让他多上讲台,讲得不好,下学期你就别上讲台,好好备课、好好学习,教员的压力相当大。”
住宿有点像宾馆标准间
河南省济源市市长赵素萍,是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一班的学员。按照规定,她应该住在地厅级学员宿舍,随后记者来到地厅级学员的宿舍。
在记者眼前的宿舍和普通宾馆内的标间极为相像,单人床、桌子、壁柜。标间一般放两张床,但现在被撤
了一张,换成了一对沙发和茶几。
一个书柜的安放立刻让这个普通标准间变得不一样起来:毛泽东选集、
邓小平文选、当代世界思想、当代世界经济……将近20本书,这是发给学员的必修教材。
在桌子上还放了一台电脑,上面有行小字提醒着涉密文件不能用此电脑处理。
就餐好吃不贵只需5元钱
中央党校一共有两个食堂供学员选择,如果是少数民族学员会更乐意选择去第二食堂,那里有专门为少数民族学员制作的饭菜。
在第一食堂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周的食谱,前天早上的主食有麻团、油饼、油条、荞麦面、牛舌饼等数十个花样,如此之多的美食学员可以自己搭配,而且也不贵,5元钱就够了。
课余晚上11点前须回宿舍
晚上的活动则比较丰富,学员每个房间的电脑内还预设了一些自选课程,学员可以在房间自修,也可以去体育馆锻炼,对于学员费用方面很优惠,每小时两百的网球场地,学员收费五十元,最便宜的是乒乓球,每小时收费十元。
党校还会有很多讲座和演出:有的时候是国学大师的讲座,有时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的讲座,有时是国家话剧院表演。
如果有私人事务需要外出,赵素萍可以请假。但按照规定,每天晚上11点前赵素萍必须返回宿舍。
访客必须持有效证件在前台登记,晚上11时前必须离开,否则服务员会“登门催促”,而留宿访客更属严禁。
□学员特写
“我觉得时间不够用”
河南省济源市市长赵素萍,是中央党校培训部中青一班的学员。这位穿着蓝绿色上衣、黑色西装裙,甚至喷了点香奈儿香水的女市长,让人觉得亲切优雅。
赵素萍说:“有人以为我在这里是休息,其实我觉得时间不够用。”
每天早晨六点半起床,晨练,七点半吃早饭,八点半上课。中午短暂休息后,下午两点半上课,晚上七点半还有讲座……
学习期间要提交从政经验交流报告,社会调研报告,6000多字的读报报告,党性分析,还有论文集……
“每天晚上的讲座我都舍不得放弃,有的时候是国学大师来讲,有的是中央音乐学员的教授,有时是国家话剧院的表演。”赵素萍说起来掩饰不住兴奋:“我工作30多年来第一次有机会来中央党校学习,所以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她说,因为工作忙,很久都没有这么系统地学习、听课了,而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可以梳理思路,净化心灵,提高认识,积累经验。 据《法制晚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