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2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2日 ] -- 文娱 -- 版次:[ 018 ]
如何对待这一条命才无怨无悔
2010-07-02

  □夜深(读家)

  书名:《昨夜我梦见了和平》■作者:(越南)邓垂簪■翻译:(越南)傅天放(中国)李家忠华文出版社2010年5月

  越南这两个字,在35岁以上的国人心中,似乎难免隐晦、诡谲的政治色彩。而越南女性,在我的意识中,一直不过是“皮肤黑但身材饱满性感”这样男权话语式的感性认识。但,这位在美越战争中战死的26岁的越南女医生的日记,轻而易举便革除了我的肤浅。

  翻开书的封面,勒口处是邓垂簪的照片和生平简介。这样一个娇小、温婉、跟她的名字一样柔美的形象,却与战争、血腥、牺牲联系在一起,这使我内心深处的某个脆弱之处被击中。我看了又看,仿佛不敢轻易走进邓垂簪裸露的内心世界。

  1970年的一天,越南战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高级炸药专家弗雷德里克·怀特赫斯特,正准备烧毁一个没有军事价值的硬壳的小本子,翻译阻止他:“别烧它,里面已经有火了!”随后的几个夜晚,这个敌对阵营的年轻女医生的日记,像火焰一样照亮了弗雷德里克的内心。他冒着政治风险将日记私藏,终于于35年之后将其交付到邓垂簪的家人手上。

  关于邓垂簪的牺牲过程,1970年10月的一个夜晚,在静候一次战役打响之前的时刻,一位蹲在弗雷德里克身边的美国兵向他讲述了不久之前他经历的一场奇特的战斗:120名美国兵对抗一位越共女兵。为掩护一座医院中的伤员逃跑,越方向美国兵猛烈开火,虽然美兵武器装备齐全,却经过不短的时间才遏制了对方唯一的一名枪手。那是一位娇小的年轻女兵,一粒子弹穿过了她的前额,她身旁,只有一支CKC半自动步枪,和一个装着几本小册子的帆布包。

  弗雷德里克经过35年的寻找和查证,终于确信,这位越南女兵,就是日记的主人邓垂簪。为此,已经年老的弗雷德里克“失声痛哭”。翻开日记,确实如弗雷德里克当年的翻译所说,“里面有火”。

  垂簪在日记中生动地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她记录了白色的磷弹如何将一个青年烤焦的恐怖;她记录了美军在用炸弹将村庄夷为平地之后,又用推土机将隐藏于地洞中的村民和伤员全部铲除的凄厉;她记录了在一个执行任务的夜晚,她越过被探照灯和照明弹照得雪亮的山坡,仿佛置身于舞台的中央;她记录了自己曾在齐胸的冷水中度过的一个夜晚,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与这种残酷形成鲜明对照的,恰是垂簪贯穿日记始终的一种浪漫、浓烈、真挚的情感。面对伤员,她除了出色地履行医生的职责之外,更有一腔柔情,可以敞开胸怀拥抱所有伤痛的身心。而当敌人扫荡的危险刚刚过去,她便能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感受生命的欢乐与惆怅,体验思念的幸福与痛楚。日记中的多条男女情感线索,更是让人无法忽略,有爱情,有友情,更有比爱情还要深刻而复杂的无法清晰定位的感情。垂簪在日记中多次省察自己的这些感情形态,力图保持其纯粹、纯洁,并以此维护作为一个女性、一个人的尊严,但她依然无法避免关于她“男朋友太多”的一些流言蜚语。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在那样一种特殊的战争环境,她将面对更多世俗的苛责与质疑。

  我恰恰从那些无法清晰定位的感情中,窥见了一种奇异的美丽——在死神随时有可能造访,带走自己或所爱的人的生命的时刻,爱就是生命能量最本质的冲动、最奇异的美丽。这是对生命的珍爱和享用,却迥然不同于物欲化的醉生梦死。当垂簪为了掩护伤员逃跑,而毫不犹豫地用自己柔弱的女性之躯对抗120名美国兵的时候,她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做出了最超拔的诠释——为了理想和所爱牺牲,是珍爱和享用生命的另一种方式。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