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家 “三转一响”,曾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流行词,指的是国产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俗称“四大件”。当时普通家庭有了手表等四大件,便算得上是令人羡慕的小康之家。 近日,家住成都桐梓林小区的民间收藏家龙天佑,向正在筹建的西昌知青博物馆捐献出59块自己收藏多年的国产老手表。“上海”、“广州”、“宝石花”,这批当年知青们珍爱的老手表依旧嘀嘀走动,记录下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了半个世纪老手表依旧转响 前日下午2时许,一个已经泛黄的皮鞋纸盒中,龙天佑捧出一块块用塑料袋包裹好的老手表,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在茶几上。 “上海”、“广州”、“东风”、“宝石花”这些曾经陪伴了一代人的国产手表,如今大多掉了漆,也没了表带。 而这批藏表中以“上海牌”国产机械表最多。与充满闪光钻石、电子元件的现代手表相比,老手表圆形的表盖,简洁的表盘体现出质朴。 由于年久失修,不少手表已经掉落了齿轮,或玻璃表盖破裂。 龙天佑重新上好发条后,这些国产老表们便又能嘀嘀嗒嗒地走动起来。 国产机械手表家庭富裕象征 龙天佑说,这些手表大都产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国产机 械手表十分紧俏,每个家庭要凭票才能购买。 如“上海”牌手表,一块要卖120元左右,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20到30元,买块表相当于一家人半年的收入。 佩戴手表的,肯定是家中上班的主要劳动力。女孩嫁人,首先要问问你有没有手表,并以此作为订婚信物。 龙天佑回忆,手表要是“上海”“宝石花”牌,那才叫上档次。人们则将手表作为一个贵重物品进行珍藏。 龙天佑说,一直到他结婚,才有了一块手表。而作为炫耀的对象,拍照留影时他都会将手腕中的手表露出来。有表后,他最希望别人能问问,“现在几点钟”。在那时,有意无意将手表露出来,是件很洋盘的事情。 捐给知青博物馆留下一段历史记忆 近日,龙天佑将59块保存较好的国产老手表,连同纸盒全部送到了西昌知青博物馆工作人员手中。 6月13日,他得知西昌正在筹建知青博物馆,并征集知青文物的消息。 “我以前也在云南孟定当过知青,对那段时间有着特殊感情。”龙天佑说:“把它们藏在我这没有意义,让更多人看看,也了解那段历史。” 收下了龙天佑的老手表后,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博物馆将向龙天佑发放收藏证书。而这批国产老手表也有望在知青博物馆开馆时向世人展示。 记者余行 新闻资料□ 西昌知青博物馆 “中国·西昌知青博物馆”选址于原四川省青年农场,是四川当年最大的知青农场,位于西昌市新华村七组,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知青农场。 西昌市拟在农场旧址上,将按照AAA级标准打造知青博物馆景区。博物馆建成后,将成为全国研究知青历史、知青文化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当地重要的人文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