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7月1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7月1日 ] -- 成都 -- 版次:[ 022 ]
电动汽车不用充电 没电了租个电池就OK
2010-07-01
杨帆和他的“汽车充电”研究团队

  昨日,记者从西华大学了解到,该校电气信息学院老师杨帆发明的《可显示已用电量的智能型蓄电池》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看电视得灵感父子设计“电动车”

  父亲杨景常教授和儿子杨帆,一天在家看电视。电视里介绍,电动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大规模进入市场。和传统汽车“喝油”不同,电动汽车需要给电池充电。

  然而目前充电面临诸多“路障”:电池正常充电需要8个小时;充电场所太少,很有可能变成停车场,在市内建立大型的充电中心也是不现实的。

  “充电不方便,但是可以换电池啊!”杨帆灵光一现,产生了在车用电池上嵌入用电量计量仪的想法。

  “只要电动汽车的电池接口都一样,充电站使用的电池规格相同,就可以直接到充电站换电池,把且费时费力的充电工作交给第三方承担。”父子俩商讨的结果是:用户租用电池,付使用了的电费和电池租赁费、折旧费。

  这种方式就跟饮水桶一样,使用者只用付部分的押金和电池的租金,就可把车开到充电站换电池,轻轻松松补充能量。

  灵感变为专利希望获得政府支持

  那么,充电站怎么计量用电量呢?杨帆决定研究一个计量器,准确计量蓄电池的用电量。只要把计量器研究开发出来,就可以解决换电池的问题。

  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出一种带计量方式的“可显示已用电量的智能型蓄电池”,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中心专利认可。

  “我们提出的模式将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链,可以实现节能减排、解决环境压力,也能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杨景常教授对电动汽车的换电池运营模式充满信心,“但是我们的模式的推广还需要政府的主导。” 张雪萍陈松记者肖笛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