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位于成都茶店子的楼盘西西里打出大幅广告宣称:每平米直降1000元。该楼盘也因此被称为成都2010年撕破楼市暗降面纱第一盘。但出乎意料的是,相对于2008年同样第一个旗帜鲜明宣布降价的铸信境界所引发的强烈反响,西西里的这次降价并没能成为热门话题。“其实成都有90%的楼盘都在调价,而且部分楼盘的调整幅度不小,比如恒大、锦江城市花园等。因此西西里的降价行为已经不再新鲜,何况其宣布降价后的实际价格仍然不算低。”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 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就在刚刚结束的六月,整个成都楼市量价齐跌局面已基本形成。而结合成都最近刚刚出台的二手房细则,不少分析人士预测,预计最快7月份,成都楼市或许将真正步入全面降价期。 五年首次单周交易跌破10万平米 据记者了解,受新政影响,在整个5、6月,全国楼市大多出现交易大跌情况。虽然与均价超过1万元/平米的北上广深等一线楼市相比颇有差距,但作为西部重镇的成都楼市也未能幸免。 成都正合地产统计,5月24日-5月30日,成都市区商品住宅单周成交面积首次跌破10万平米,仅为9.07万平米。“除春节等重大节气外,单周成交破10万平米,这在成都近5年的房产史上还是首次。即使在市场低迷的2008年,当时单周成交最低也保持在10.21万平米。”成都知名地产策划 人王博说。 但进入6月后,楼市成交并没在破“10”后止步,相应呈现出明显的跌宕拉锯之势。据成都正合地产数据,5月31日-6月6日,成都商品住宅成交为7.4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1.96%。6月7日-6月13日,成都商品住宅连续多周重挫后突然报复性升温,当周不仅以13.62万平米收复10万平米大关,更环增82.82%。6月14日-6月20日,受端午假日影响,商品住宅成交再次深度下挫,成交仅5.86万平米。但在6月第四周,也就是6月21日-6月27日,住宅成交量再次 骤升,总成交上升到了13.76万平方米。 据了解,成都楼市住宅的单周成交数量,在正常情况一般都维持在15-20万平米之间。但在2007年7、8月市场最火热期,也曾单周交易接近过30万平米。对此成都嘉进地产总经理李昕认为,“从数据上看,在经历了5月持续低迷之后,成都楼市在6月市场的博弈特征显著。虽然单周破10万平米概念,在市场上还并不为大多数观察者关注,其明显是楼市买卖双方博弈争抢的最重要市场线之一。” 价格调整开发商出现三大阵营 虽然楼市单周交易再次回归到了10万平米以上,但在分析人士看来,由于总体成交量的下滑,成都楼市继续向下的惯性并没有停止。而开发商们在房屋定价方面,也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分化趋势,出现了“硬撑”“暗降”“明降”三大阵营。 但目前更多的企业则加入到了暗降的阵营。据专业机构调查,万科、蓝光等企业均纷纷以不同形式给出了大量的优惠。在这些龙头企业带领之下,成都有一半以上的楼盘都增大了优惠幅度,优惠一般在5%-10%之间,有些甚至高达15%。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企业并没有直接说降价,但实际上他们争取市场份额的需求强烈,预计会有 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这一阵营中来。 而到6月底以来,加入明降行业的开发商也同样在迅速增加。在继恒大地产宣布8.5折之后,佳兆业也宣布给予最高20%的直降式优惠。在成都本土,西西里上周五打出广告,旗帜鲜明表示每平米降1000元;锦江城市花园宣布单套直降6万元;上行锦绣每套最高优惠8万元;光明城市主推80-142平米户型降幅达每平米1000元…… “如果开发商在成交量上有保证,他们不会轻易降价。但从当前整体大势来看,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开发企业,不得不加入到降价行列中来。”成都印堂文化董事长王博说。 降价风潮7月或许全面蔓延 楼市交易屡创新低,调控政策却还在持续收紧。犹如被戴上了紧箍咒,曾经放荡不羁的房价,正在政策之手强力控制下,缓缓回归正道。就在开发商忐忑不安的期待中,成都市第二套房认定政策日前终于出台。这个政策对二套房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本地化规定,要求通过房屋登记信息系统,对借款人家庭成员名下住房登记记录进行更严格监控,从而堵住了开发商更多可能变通的其他渠道。“这个政策显然延续了中央文件的精神,今后成都公民住房信息将更加透明。这无疑增加了购房者对政府的信心,市场观望也将会因此加剧。” “在这种格局之下,楼市的需求将真正回复到以刚需为主。在成都,传统的每年10多万对结婚者、拆迁以及二三级城市购房者是最刚需三大组成部分。现在二三级城市购房者购房已经有了门槛,刚需结构就进一步缩小。市场在减小,但供应却仍在加大,更多开发企业或许唯有降价这一条路,才能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预计在7月,楼市降价风潮将会在成都全面蔓延。”成都全心地产投资公司总经理李国峰说。 而地产专家杨继瑞教授则提醒说,“虽然成都不同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成都楼市在这场 调控中所受 到的影响却 不可忽略,目 前的市场已 经告诉了我 们这一切。 因此,我们切 忌再抱‘二线 城市’侥幸心 态,不能以为 深在大陆腹 地就是身在 安全地带。 大势之下,无 所不及。唯有紧随,才能更好保 全自己,也才能体现出企业的社 会责任。” 记者姜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