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主登报悬赏寻人:
曾被列为创业板种子公司,其研发生产的高分子“正光”牌胶被批准在民用航空器上使用,董事长薛合伦曾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此次薛合伦因担保欠款1600万,被债权人登报追款,知情人士分析,公司走上下坡路,或因管理层闹内讧要分家,暴露出管理和运作缺陷
曾经的创业板种子公司,现在却成为追款悬赏公告的主角。成都正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合伦因担保欠款1600万元,被债权人登报追款。
成都正光科技曾风光一时,公司生产的“中国魔胶”,被广泛运用于航空业、汽车工业、电力等的粘接,董事长薛合伦也曾是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光科技不仅没有如愿登陆创业板,还“落魄”到被登报追款。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A
悬赏
高调悬赏:提供线索者奖上百万
昨日,一则“悬赏公告”高调出现在成都某报,“成都正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正光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正光纳米塑胶有限公司及上列公司董事长薛合伦,因担保欠四川森普管材股份有限公司1600万元,已由法院作出生效判决,现正在强制执行阶段。凡能提供以上欠款单位及薛合伦个人资产线索者,如经查证核实,我公司将以执行所得的10%—20%作为奖励。”
根据“悬赏公告”留下的电话,记者与刘先生取得了联系,这位刘先生是四川森普管材股份有限公司的代理律师。他告诉记者,他们也是无奈之极才会采取登悬赏公告的方式来追款。
虽然法院早已判决,但正光系列公司和董事长薛合伦就是拿不出钱来,执行不下去,四川森普管材公司也只能“干瞪眼”。刘先生表示,公告刊登后,已有知情人与他们取得了联系,但更多情况他不方便透露,原因是他觉得“这个事件近期会比较敏感”。
记者了解到,除这笔欠款外,2008年,正光科技还被强制执行过一次债权纠纷。据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介绍,该院受理执行了成都正光科技公司欠中国工商银行成都春熙支行本金3580万元一案,对属于成都正光科技公司的上万平方米的房屋进行了公开处置,并卖得4000多万元。
B
调查
原因猜测:管理层闹内讧导致问题
早在2000年,正光科技就在为创业板上市做准备,2004年时曾接受招商证券的上市辅导。2006年之前,正光科技及薛合伦本人媒体曝光率都很高。但2006年之后,公司基本在媒体销声匿迹。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据一位曾与正光科技联系密切的资深记者透露,2005年之前,正光科技的发展都很不错,但之后公司开始逐步走下坡路。他从公司内部了解到,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闹内讧,要分家,因这个导火索暴露出公司的管理和运作缺陷,最终公司发展出了问题。
为了证实这个说法,记者与正光科技前行政人事总监黄旭取得了联系。他表示,他早于2005年年底就离开了公司,离开的原因很复杂。他说由于离开了很久,公司后来发生了什么他并不知情。他同时透露说,他和董事长薛合伦私交不错,逢年过节想打电话问候,但薛合伦手机早已换号,于是失去联系至今。
正光回应:就是一起普通债权纠纷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正光科技公司,就欠款一事了解情况。
公司工作人员情绪比较激动,他告诉记者,“这就是一起普通的债权纠纷,再正常不过,成千上万的公司都会有这种情况。”
他认为,四川森普管材公司的律师采取这种“过激”的手段处理债权纠纷,让他们很难接受。“公司前几年发展确实比较艰难,现在我们在努力做业绩,情况也在慢慢好转,希望通过公司的努力,能起死回生,最终也给债权人有所交代。但现在对方通过这种方式在媒体上放大,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很大,哪个公司没有艰难的时候呢?没有必要把人往死路上逼。”
他告诉记者,他希望债权人通过合理的程序与他们沟通,而不是这样“过激”地处理问题。
当记者要求与董事长薛合伦联系时,这位工作人员表示薛合伦在外出差,不方便接受采访。他同时强调,他的观点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
官网声称:将转道美国借壳上市
记者昨日查询正光科技官网,发现一条更新于3月26日的信息,说明了公司近况,并透露了海外上市的打算。“公司目前经营正常,在美国成立了‘ZhengguangEco-Technology
INC’,公司证券代码‘ZGET.PK’,待国际金融市场好转后,公司将继续海外上市的工作。”
而这个官网关于公司新闻一项,一年时间仅更新了这一条信息。
2009年1月,官网同样就海外上市的进展进行了披露。“公司通过美国华纳国际投资集团在美国借壳上市的工作处于继续运行过程中,一旦有确定消息,公司会在公司网站上及时公布。另外,成都正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也在通过美国华纳国际投资集团准备在美国资本市场挂牌上市(见美国华纳国际投资集团网站)。”
同时,正光科技称,早在2002年12月,正光科技的海外离岸公司高盛控股已注册成立。2004年6月,公司与美国华纳国际集团公司签订了境外上市的协议。
还有相关消息称,正光科技国内上市和海外上市同时在进行,于2000年与招商证券签订了上市辅导协议,2001年成为我国上市后备企业50家之一,四川省3家中的一家。公司原本预计2007年实现在纳斯达克借壳上市,然而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为止,上述消息并未经公司相关人士证实。
C
纵深
与硅宝科技同行不同命
如果不是因为企业发展走了下坡路,正光科技应该同硅宝科技一样,风光地站在深交所,成为首批敲锣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这两家公司有太多相似之处,同是成都的明星公司,主业同是做“胶”,董事长同是技术派创业,但命运却不尽相同。
硅宝科技是国内新材料行业的隐形冠军,主要做有机硅室温胶生产、研发和制胶专用生产设备制造。董事长王跃林和他的团队先后攻克了“玻璃胶”和“结构胶”的技术难关,促进了这两样处于进口垄断的产品国产化。
正光科技以高分子材料胶粘剂为主导产品,用于航空业、汽车工业、电力、石油、建筑和机器粘接。公司曾表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正光科技的产品正好适销对路,公司的天然气置换密封胶,在“西气东送”工程中被指定为天然气置换工程指定专用胶。薛合伦独立或担任主研人,研发成功的多项科研项目被列入各级政府的科技项目计划。
业内人士分析,硅宝科技一路专注做有机硅室温胶,提出打造“中国有机硅室温胶第一品牌”的目标,稳步发展。而正光科技却没有发挥胶粘剂的优势,在高速发展期,将产业延伸到生态治沙、建筑涂料、抗菌材料、网络信息等多个领域,而公司管理运作水平未能扎实跟进。这或许是导致正光科技后来陷入艰难的重要原因。
关于正光科技和薛合伦的故事,本报将继续关注。如果您有该公司的相关新闻线索,请发至23827479@qq.com邮箱。
新闻背景
曾经风光:它是创业板种子公司
正光科技是个什么样的公司?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个公司来头还不小。
它创立于1998年,曾被列为创业板种子公司,公司生产的高分子“正光”牌胶被誉为“中国魔胶”,其技术性能填补了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被列为国家级火炬计划,民航部门特发文批准“正光”牌胶在民用航空器上使用。
正光科技的过人之处,还在于拥有一大批专家学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萧灼基教授是公司的总顾问。
而公司董事长薛合伦,更是一代风云企业家。今年59岁的他是阆中人,高级工程师,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迷上了粘接技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全身心“粘”在了胶上。他从分子结构设计、配方和工艺流程入手,研制出了高性能的“中国魔胶”。他担任董事局主席的正光投资集团有控股子公司5个、参股或间接控股公司9个。 记者李欣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