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影响生活
当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第一次把汽车装配线完整呈现于世人面前,几乎所有参观者都预感到,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近在咫尺。或许,有一天我们睁开睡眼,这篇报道呈现的故事便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一呈现。现在,就让虚拟的主人公去体验一下这座“幻想之城”中可能的生活。我们就叫他“海宝”好了。
一切都不一样了,突然之间。
绿色一点点从枯死的树梢冒出来,墙壁上斑驳的乌黑渐渐褪去,烟囱的身体变成了巨大的榕树,灰色的天空洇出了蓝和久违的云朵,一群鸟围绕着巨大的发电风车。
“一切都不一样了。”屏幕上出现了这行字。
“海宝”从跑步机上下来。窗外一片浓绿。
一个“土食者”的清晨
这栋房子坐落在一个零碳青年社区,有8栋三层住宅楼和一片中心绿地。“海宝”走进浴室,热水从花洒里涌出来,一分钟之前40升水刚好被烧到60摄氏度。跑步机产生的热能随时会通过底座的四条线路一波一波地传送到地下交换站,变成电流。生活热水就从这而来。
鸡蛋和牛奶,“海宝”的早餐。其实,蔬菜们只不过上下几层楼而已。种植和土壤没什么关系。社区里的蔬菜被种植在楼顶或者地下室,用培养液滴灌或者漫反射的太阳能照射。
“海宝”一般只选择自己社区里的蔬菜,他是一名坚定的“土食者”——不食用非本地出产的食物。
在“气泡”中穿越都市
城市不再是那个圆环套圆环的庞大怪物。“海宝”喜欢那些“营养交通工具”,他愿意乘坐电动公交车,愿意步行或者骑车,但作为一个年轻人他仍然喜欢速度带来的快感。有时他会忍不住选择自己开车。
前一天晚上,他用手机预约了一辆社区“汽车共享俱乐部”的私家车。手机芯片预约,智能分割使用时间。
“海宝”走到停车场,抬头看看悬在金属杆顶端的“大气泡”,那是他今天的座驾。这个气泡型汽车,因车身流线设计可以减少30%能耗,聚丙烯车身,可回收,靠电力和太阳能驱动。夜晚,剩余太阳能会释放发光,停在金属杆顶端的
车身会充当路灯。他按了一下遥控器,把“路灯”降落到地面。
3.8秒。指针从零指到100公里/小时。
城市的景象飞快地展现。道路从庞大的树林中间蜿蜒而过,上空没有一根电缆。光缆的命运被时代彻底颠覆,它们被埋入地下的“城市共同沟”中,和污水管、清水管、光纤等等城市的“神经系统”同处一室。
拐个弯,在笔直的路上就能看到远处的天际线——由高大的树木定义的天际线。他们像城市的主人一般威严地看着“海宝”的“气泡”一晃而过。
路边的绿地上有人牵着宠物慢慢走过。现在,在“新时代”的动物园里,那些灭绝的动物都被用多维虚拟生物形象给予还原,一种无奈的补偿。
“菠萝楼”
“海宝”把车停到公司的停车场。他把脸凑到门前,对着玻璃理了理头发,门禁“砰”的一声弹开,这个面部识别系统可以对员工面部的任何角度进行识别,你只需要把它当做镜子,随便摆摆姿势。
公司写字楼的每一层蜿蜒着组成一条条螺旋向上的纹路,看上去像是一个去皮之后的菠萝。“旋转菠萝”,城市居民也都这么称呼这个商业区的地标。
“海宝”喜
欢公司里的竹子香味,任何一个角落都有那种清爽的味道。“
“海宝”在走廊里和同事们打招呼,他排在队尾等着打卡。卡片上有他一本正经的照片,姓名和职位。每天,公司员工都会用这张“绿色工作卡”记录自己的碳排放量。
“海宝”拿出一张E-Paper,这张2毫米厚的电子纸平时被他随意卷起来塞在包里,有时会用它看新闻,上班时用它作工作报告。每次看到它,“海宝”总会想起自己家中的一本纸质书。那是祖父送给他的词典,500多页,纸张已经泛黄,这样来自“旧时代”的真实书籍已经十分稀有。
曾经占地庞大的图书馆和资料馆已经消失,所有信息都可以储存在一张芯片中。
这座写字楼中的另一家芯片公司有更加“积极”的尝试,一切知识都可以制成与人脑对接的芯片,不再需要学习,知识将被直接灌入大脑,每年定期升级版本。“芯片里只有正确的知识。”他们对外这样解释这个被称为“学习之城”的计划。
虚拟社交
傍晚6点的商务区。路灯亮起来了,偏白的冷光洒在“海宝”那辆“气泡”身上,它已经回到原地等着“海宝”。
“海宝”慢慢地开着车,拐进一个安静的社区。“海宝”和父母一起吃饭,他们和“海宝”一样也是“土食者”。
“海宝”并不担心父母的健康。就像他上班时监控着城市一样,也同样有人监控着父母的身体状况。老年人住宅内马桶的水箱上都有一个显示屏,输入指令,可以自动检测尿液,通过网络,医生可以随时给出建议。
父母搬到这个社区的时
候,“海宝”曾陪他们去过一次社区诊所。看到了通过唾液检测肿瘤的芯片和远程会诊设备。医生们天各一方,通过传感器却能感到仿佛病人就坐在面前。
那一次体验,让对科技一向关注的“海宝”兴奋不已,他像周围的年轻人一样,信赖虚拟技术。他们在虚拟空间里,虽然相隔千里却可以拥抱、干杯。就像上个周末,他和女友一起看了一场演唱会。2500万虚拟观众,在各自家中戴着各色假发,挥舞着荧光棒,头戴传感器,他们的影像被传输到一个虚拟体育场。人们拥抱、呐喊,2500万人的现场,足以让人眩晕。这一切,只不过需要20元手机费。
但是,新婚夫妇还是选择跨过那条界限,决定在现实中见一次面。现实中拥抱的瞬间,两人都感到了一丝异样。“总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像是两个人。”“海宝”一直记得他的朋友和他说的这句话。
“旧人”组织再次把炮火对准虚拟世界。他们声称,“虚拟空间的不加节制会把人类最终变成一串数码。”
开车回家的路上,“海宝”一直在想这些。
他洗了个热水澡,然后把自己扔到床上。随手拿起激光微型投影仪,把60英寸的影像投射到天花板上。
城市安静下去。他睡着了。第二天早晨他仍然会像往常一样,一边跑步一边看着那个纪录片。末尾仍然会出现那个幽灵般的句子,“一切都不一样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