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版: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3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30日 ] -- 国际 -- 版次:[ 013 ]
评级机构自身信誉遭怀疑
2010-04-30

  ●深度观察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人保罗·克鲁格曼在谈及高盛案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说,许多人把焦点放在金融机构贪婪和监管制度缺失上,忽视了造成金融市场乱象的重要一环——评级机构及其信誉度。欧洲经济学家也开始质疑评级机构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推手”作用。

  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公司28日下调西班牙主权信用评级。前一天,标准普尔下调希腊和葡萄牙主权信用评级。另外另外一家主要评级机构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去年12月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一举动引爆希腊债务危机。

  目前,欧洲一些经济学家已经开始质疑评级机构在债务危机中推波助澜。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西尔万·布鲁瓦耶28日说,他认为评级机构的“顺周期”做法使希腊债务危机出现恶性循环。他说,评级机构下调评级是对希腊国债市场此前大幅下跌的反应,如今又成为债市进一步下跌的原因。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26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揭露”评级机构。他说,评级机构诞生之初是市场研究机构,立足于向投资者售卖研究报告和市场评估意见,但后来开始“变味”,沦为受雇于发债方、为债券提供“信用公证”的服务商,不可避免出现利益冲突。克鲁格曼呼吁从根本改变评级机构的激励机制。他建议参考纽约大学两名教授所提方案,即由证券交易委员会、而不是发债方来决定由哪家评级公司负责评级。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