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2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3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30日 ] -- 成都 -- 版次:[ 022 ]
江苏农民造出“木牛流马” 武侯祠表示肯定
2010-04-30
侍作凯和他的“木牛流马”

  诸葛亮所作《作木牛流马法》中曾有“一足四脚;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板方囊两枚”等记载,究竟能不能作为制作真实“木牛流马”的制造手册?

  昨日,来自江苏连云港市的普通农民侍作凯,用自己的“发明”证实:可行!

  他按照古书记载制作的“木牛流马”,得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专家一定程度的肯定,成为武侯祠征集到的第八代“木牛流马”。

  侍作凯的“木牛流马”外形很像积木搭成的效果:两个长方形的木头箱体搭配一个大轮子。箱体前部,4只牛脚可自由伸缩。

  “木牛流马”前进的动力来自这4只脚和轮子。车头部,安装了一个“刹车”,只需要轻轻一推,刚才还在

  超前移动的“木牛流马”,立刻停了下来。

  “我的制作尽量遵照古书上的记载。”侍作凯说,眼前这只“木牛流马”前行的跨度,与《诸葛亮传》原文中“人行六尺,牛行四步”的记载相吻合。至于那个长方形的箱体,侍作凯

  说是装粮食用的,“古时应该还有遮雨的物件,免得粮食在运输过程中被淋湿。”

  “实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对侍作凯制作的“木牛流马”表示一定肯定的同时,武侯祠专家梅铮铮、赵彬这样认为。

  赵彬评价,侍作凯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一种运输工具,他认为“流马”一词含义应该是木牛配件的‘连续尺码’之意,其载重量是500斤以上,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认为的流马载重只有138斤。“如果侍作凯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对历史学中古代度量衡的研究和《三国志》中关于‘木牛流马’的称谓都是一个挑战,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记者蔡宇摄影吕甲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