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版:成都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华西简介 |     PDF版 | 主编信箱 | 广告价格   
首       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版面概览   
2010年4月30日 星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期:[ 2010年4月30日 ] -- 成都 -- 版次:[ 026 ]
高校老年活动室曾是旧时袍哥宅邸
2010-04-30
建筑后门

  阳光透过树叶缝隙,落在石梯上。

  站在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前,仿佛重见昔日不可一世的豪华气势。

  难免让人产生联想:成都西门袍哥徐子昌,当年在这里做过什么?

  金牛区花牌坊街2号,一栋被爬山虎包围的郁郁葱葱的行政楼映入眼帘。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51年从茶店子迁址此地。

  校园里行人寥寥,曾经四处林立的校舍所剩无几。

  学校已基本迁入郫县新址。拆房、置换土地,曾经100多亩的校园只剩下20多亩。

  狭小的老校园里,一座古朴优雅的民国建筑安然挺立。

  这曾是成都西门袍哥徐子昌的宅邸。

  30年代豪宅内退休教师打乒乓

  学校在草坪前立了一块石碑,写了一段关于此建筑的描述:

  “20世纪修建的具有中西结合风格的宅邸,古朴典雅。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建筑入口处有精致的廊柱,柱间的塑板、雀第等构件做工精良,保存完好。墙体及柱子所用的青砖都经过人工仔细打磨,屋梁和檀条用样考究,室内水磨地平图案精美,做工精细。是中国近代传统宅邸建筑的典型代表。”

  校史研究室周德文带领记者参观。站在这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建筑前,仿佛重见昔日不可一世的豪华气势。

  建筑两侧的房间,如今是学校的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和物管办公室。

  当年宽敞的正厅,已经被隔成3个部分。

  左侧那间摆放着一张乒乓球桌,两位退休女教师正在来回较量;中间那间则是几台健身器材;最右那间是一个过道,从前门走到后院。

  过道处,只剩下一个朱红色的门框,木门被换成铁门。

  当年镶门的木柱空空立在那里。后院一片宁静,角落里堆着杂物。约3米宽的走廊外,是一堵墙。

  周德文说,学校曾在后院建了一排平房,置换土地时拆掉了。曾经平房的隔壁,现在已经立起了一幢幢新修的电梯公寓。

  当年袍哥旧居4次用途变迁

  周德文翻阅文献,摘录了一段关于徐子昌的文字:“1950年,成都依法处决被称为‘西霸天’的地方黑势力头子、土匪徐子昌。”

  周德文说,1951年学校迁址花牌坊街时,徐子昌旧居还未划归学校。

  后划归学校后,它的用途发生了好几次变迁。

  最初,学校搬到花牌坊街时,用房很缺。最初,该建筑曾作为党委办公室。

  接着,又变身总务办公室。再后来,成了卫生科办公室。转眼就到了21世纪。

  学校考虑将校区迁址郫县,需要将老校区的土地置换出来。

  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操场、游泳池纷纷被拆。学校在老建筑的后院建的平房也拆掉。

  而老建筑纹丝不动。

  当时很多老师和学生并不知道,他们每天在校园里见怪不惊的老房子,当年竟住了一位袍哥。

  徐子昌这个人,他们也不了解,甚至有人连名字也没听过。

  为了解徐子昌旧居的更多情况,学校曾联系到徐子昌的女儿,希望与她见一面。

  如今,在走廊高高墙壁上,旧时的朱红灯台下,挂着一块牌匾:2009年8月,由成都市政府颁发的“成都市优秀近现代建筑”。

  这座袍哥旧居已经被保护起来,不能随意对建筑的风貌和外形进行改变。 实习记者刘晓娜摄影报道

  报料人:黄先生线索奖:60元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