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走进车间,拿起工具,钻孔、打铆钉……我整个人就沉迷在工作中了,真的那是一种享受。”作为成飞招聘的首批农民工,当选全国劳模后,刘时勇依然坚守在一线车间。
22年前,19岁的刘时勇,只是仪陇县永乐镇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个车间学徒工。
22年后,刘时勇已经是全国技术能手,作为全国劳模在北京受到表彰。
昨日,刚从北京出席劳模表彰会回蓉的刘时勇,到金牛宾馆报到,他将出席今日举行的全省劳模表彰大会。
为了生存17岁到成都打工
1986年,刘时勇17岁。
渴望走出农村,见识城市生活的刘时勇来到了成都。“在成都,没有关系,没有啥子认识的人。”刘时勇到成都的前几份工作就是当苦力:下沙、下砖。年轻的刘时勇有用不完的劲,每天虽然很辛苦,但是却很快乐。
“没得办法,我到成都来打工,就
是为了生活、生计。”刘时勇共有5兄妹,他排行老四,母亲在他1岁时就去世了,“刚到成都的前2年,我主要就是做零工,啥子体力活都做。”
勤奋好学逐渐成为技术能手
刘时勇从小就是一个很倔强的人,认准了的事就要把它做好,不管遇到啥子困难,他都要把这件事做到底。
19岁那年,一个机遇降临到刘时勇身上。他被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进去当了一名车间学徒工。“啥子都不懂,看见各类设备、机械,一头雾水。”刘时勇进厂时,公司给他安排了一名师傅。
“我是幸运的,到了一个好公司,工作氛围很好,遇到了很多好师傅。”刘时勇说,进厂是一个机遇,学历不高的他每天跟着师傅学技术。
除了白天在厂里学习外,晚上刘时勇就会自己找铆钉、找木板,钻研钻孔技术。
“人家都在休息时,我就在琢磨白天学到的技术,一边琢磨一边练习。”刘时勇说,他进厂时,厂里正在弄歼七系列飞机,任何一个零件、任何一个部件都不允许出错,技术要求很高,“我不学好技术,肯定是达不到
公司要求的,要被淘汰。”
刘时勇认为可能是自己的知识不够,于是他在努力学技术的同时,报了夜校班,学习文化知识。
刘时勇在除了学习文化知识,还报了厂里的技术理论培训班。
由于刘时勇的勤奋、刻苦,肯动脑筋,刘时勇很快从一个初级技工慢慢成长为高级技师,“2002年我成为当时厂里为数不多的高级技师之一。”
压力不小带了一群徒弟
成了公司的顶级技能能手,刘时勇手下的徒弟越来越多。
“现在我的徒弟学历最低的都是大专生。”
刘时勇说,技术能手越多对公司发展越好,他对徒弟传授技术毫不保留。
“他们知识水平高,领悟力强,说几句就能掌握要领。”刘时勇对自己的徒弟要求很高,“我平时对他们要求高,今后在生产制造时,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刘时勇的学历不高,面对一群高
学历的徒弟,刘时勇也有压力。
因为刘时勇的技术、为人,他的徒弟对他一直都很尊重。
享受工作技术能手还在学习
刘时勇取得系列荣誉后,有工友开玩笑说“你看,你取得了这么多荣誉,怎么还在第一线当工人呢?”
面对这些玩笑话,刘时勇总是笑笑。
刘时勇说,他可能天生就是一个做技术的料,只要走进车间,开始工作后,他整个人都觉得很快乐,“每个手中的零部件,在我眼中就是一件艺术品,我一摸着它们,就觉得很享受。”
26日晚上,在去北京的前一晚,刘时勇在车间依然工作到凌晨2点。
刘时勇除了对自己的技术精湛外,还利用时间学会了装配,现在他只要看见图纸,就能完成一整套的零部件装配。刘时勇说,飞机制造有很多道工序,不能说一个工序会了就行了,多学习对自己技能提高肯定有帮助。
记者姚长寿实习记者阳虹钰
实习生谭珂摄影报道